P_20151210_141926.jpg 

1450322448745.jpg 

1450823569177.jpg 

P_20151210_145817.jpg 

P_20151210_142459.jpg 

P_20151210_150441.jpg 

P_20151210_153610.jpg 

P_20151210_154359.jpg 

P_20151210_154424.jpg 

P_20151210_164844.jpg 

DSC_0066.JPG 

福州探親之旅遊

福建的省會是福州市,福州位處沿海,是在清朝時開放的港口之一。一般來說福州人由「十邑」區域,即閩侯、連江、永泰、長樂、福清、閩清、屏南、古田、平潭及羅源等十個地區的人口組成。「十邑」的概念源自清朝福州府所統領的十縣。十邑內講的福州話屬於閩東語系,雖略有差別,但大致相近。由於福建地區土地約九成為山地,所以鮮少與外界來往,語言也自成一家, 並成為全國七大方言區中閩方言區的代表。福州長樂人要冒險外移尋覓樂土,與福建省先天資源不足有甚大關係,這是自古迄今不變的宿命。

先父民國一年出生於福州長樂,日治時代臺灣尚未有芋仔與番薯的觀念,認為大家都是中國人,先父坐船由馬尾到淡水來臺灣奮鬥尋覓樂土,傳說:「福州人來臺灣身背三隻刀,菜刀、剃頭刀、裁縫刀。」,確實當時與先父來臺灣的一群人是教臺灣人做麵線和做福州菜,所以麵線又叫做「福州麵」或「福州細麵」。先父首先在斗六市三平里和成功路做麵線,當時福州人在斗六做麵線有十幾個地方,而且福州人很團結,相處和睦,有空時常聚餐打打衛生麻將,還組成雲林縣麵線公會和福州同鄉會、福州山(公墓)等,因福州麵線師傅都已去世,現在斗六市做手工福州麵線僅存一家。俗話說:「唐山過臺灣心肝結歸丸。」二二八事變發生時先父回福州長樂有一段時間,民國三十七年初又來臺灣才認識先母,民國三十八年以後兩岸因政治因素斷絕來往四十一年,先父至死未回福州長樂。先父在民國四十五年搬到林內在火車前,開一間「福州小吃部」,專做福州菜,聞名林內鄉飲食業,也影響林內鄉餐飲業甚巨,今天林內鄉排骨飯就是先父當年留傳下來福州口味的排骨飯,民國五十九年因病死於林內鄉。臨終前遺言要我回福州長樂找陳依猴,才知道陳依猴是我的大哥,1990年兩岸開放,1992年我與弟弟踏上福州長樂尋根之路,到福州長樂找陳依猴時,可惜大媽與大哥已過世多年,見到了大嫂和大姊的一家人,接受他們殷勤的接待。十幾年來,我時常回福州長樂探親和他們團圓相聚,看到他們家庭和樂美滿、事業快速的成長。

回想當年的探親之路!聽他們講述文革的苦難與生活一窮二白的可怕!二十年來我們依然如此!他們卻大不同了!為什麼?

老爸回福州長樂

將近有七十年的歲月,該送我老爸回老家了,完成他的心願。兩岸尋親過程是很艱難,當年两岸開放探親後,我就開始到大陸尋找了,二十幾年來,經過多次的溝通才達成讓我老爸回家的任務!(攝於福建省福州長樂市)

已經離開家鄉七十年了,我老爸終於回到福建省福州長樂市鶴上村老家,家鄉親友很熱情,按古禮選擇良時吉日隆重入土為安,感恩!

我老爸是1910年出生,在台灣不會台語和國語只會講福州話,住在斗六與林內,記得我小時候跟他講話要用福州話,地方有句笑話還流傳下來,「福州田很多厝都燒光光,其實福州話是說胡椒放很多,嘴巴很麻的意思。」「包子甜的包糖,鹹的包菜,台灣人聽成甜的包蟲,鹹的包糞。」二十幾年來,兩岸的親友能歡樂相處互相往來,是最大的收穫!(攝於福州長樂)

台灣老兵的晚年,民國五十年代我老爸在林內開福州小吃部餐廳,只要是福州老鄉到我家,視為兄弟吃喝免費,所以結交老鄉很多,大多老鄉死後都葬在斗六社口福州同鄉會的公墓,只有少數回老家定居,目前還有一位老兵存活,生活淒涼行動不便,只靠微薄補助款生活,其實是海峽兩岸現代的悲劇(攝於福州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榮文史工作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