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由斗六市太平老街經過雲林溪往公園方向走去,在舊議會旁有一棟紅磚二樓格局,外表洗石子,十分華麗但有點老舊的建築物,這棟建築物叫做「斗六市行啟紀念館」。
日據時代台灣總督府的文獻記載,斗六市行啟行館是大正十二年(西元一九二三年),當時為日本東宮皇太子的裕仁,代替明治天皇到台灣巡視而興建,由地方紳士吳克明、陳林氏寶等人捐資興建,落成於昭和二年(西元一九二七年),日本東宮皇太子的裕仁於當年四月十六日抵達台灣,是斗六市日據時代皇民化的象徵標誌,也是斗六僅存公有的日據時代歷史建築物,是斗六市難得的文化之資產,有其保存的歷史意義和價值。
裕仁皇太子原本不打算在斗六市停車,後來總督府傳來消息,皇太子的專車要在斗六市火車站加水、加煤,地方仕紳必須接駕,斗六市望族吳克明、莿桐仕紳林保寶等人,考慮皇太子可能下車休息,地方仕紳在火車站外臨時搭建竹寮,然隨行人員可能考慮到安全問題,結果皇太子沒有下車,在加水、加煤後,火車隨即前往台南。
這些史料記載,也是裕仁皇太子並未到過雲林或虎尾糖廠的重要佐證之一。
當年裕仁皇太子所到之處,地方都有行啟紀念館、詩社做詩慶賀或留有皇太子種植的紀念樹等,因此雖然皇太子沒有在斗六市下車,但地方仕紳仍集資,透過總督府興建行啟紀念館作為感念,就是現在這座建物,台灣總督府更訂定每年四月十六日為行啟紀念日。
斗六市的行啟紀念館興建於大正年代,正好是日本大量接受西洋建築觀念的時代,因此建物結構融入哥德式及巴洛克風格,與當年普遍的日據公署建築相仿。
這座建築物曾做為紀念活動大會的場地,一度做為地方行政首長的駐在公署,台灣光復後陸續做為軍公教福利中心、國有財產局雲林分處等,也曾多次修建,行啟紀念館正上方有一朵花形雕刻,是斗六改制為縣轄市之前的鎮徽,在縣境內相當罕見。

歷史建物空間再利用具有極大的經濟與文史價值,行啟紀念館雖未被列為歷史古蹟建物,斗六市公所對歷史建物的保存與閒置空間利用工作一向相當重視,讓行啟紀念館得以獲得重生,繼續保存下來,市公所目前已在整修保存之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榮文史工作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