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在臺灣旅遊,遊客來到甲仙,一定會想嘗試聞名遐邇又香又Q的甲仙芋,尤其夏季來甲仙時,當然要來一杯冰涼的 甲仙芋仔冰。
民國七十幾年我到甲仙旅遊,理所當然到冰店吃甲仙芋仔冰,但是吃完冰後,抬頭一望,豁然看到架子上擺滿了化石,二話不說,一口價將它全搬回家,研究結果大部分是高麗花月蛤、環紋滿月蛤、扁滿月蛤等化石,化石產區較著名的有四德化石谷、白雲仙谷、牛埔及葡萄田等化石區。其中四德化石谷已列為全省唯一的化石保護區禁止採集,未經許可不能任意採集。
後來認識了曾德明先生,他才帶我去產區採甲仙化石,我撰寫了幾篇甲仙化石特別報導,稿費賺回了買化石的錢,那批化石至今還保留在工作室。另外甲仙鄉有國內罕見的化石博物館,裏面陳列有採自甲仙鄉各式各樣的化石,包括有甲仙翁戎螺、曾氏金梭魚等珍貴化石,是一處戶外教學的好場所。
〈左 〉曾德明先生對甲仙化石研究與貢獻很大。 〈另撰文報導請期待〉 二、滿月蛤化石歷史沿革 高雄縣甲仙鄉的大滿月蛤化石—巨帶蛤(Loripes goliath),是在1928年由橫山又次郎博士所命名;在現行分類系統中歸屬於滿月蛤科Lucinidae)。1932年,日籍學者早坂一郎教授曾針對巨帶蛤化石的特殊產狀發表一篇短文,文中提及甲仙地區的巨帶蛤化石均密集埋藏於一種特別堅硬的泥灰岩中,他並且推測這種生物大量聚集的現象,可能表示某種特殊的古棲息環境。 三、滿月蛤的生態 殼體小-大型;通常殼厚,圓形、卵形或近似梯形;殼兩側扁平到很膨脹;兩殼相等,但前後不等邊;殼頂低平,位於背側近中央處;殼喙小,指向殼體前方;鉸合板不明顯,齒式變化多,通常在左右殼各有2枚主齒,其中後主齒大而分叉,主齒前後各有一枚側齒,不過所有這些齒在有些類別發育較差,甚至不發育;小月面深,但有些不對稱;外韌帶深陷,位於殼喙後方;閉殼肌為雙柱型,前閉殼肌痕狹長橢圓狀,大部分與外套線分離,後閉殼肌痕圓狀;無外套灣;雙殼可密閉,殼緣平或有鋸齒狀缺刻,殼內面有疹孔或細槽;殼表平,有細膩生長紋,有時伴以同心紋層或是在殼的前、後部位有較強放散肋;殼皮開裂狀,不明顯;殼體全由霰石所構成,外層為稜柱狀構造,中間層為交錯紋層,內層為複雜交錯紋層。現生約200餘種,分布於潮間帶至深海;全世界分布。 1、扁滿月蛤 殼體近似圓形,中-大型;兩殼相等,略膨脹,前後不等邊,後腹緣圓弧狀,前腹緣至背側間的部位略呈截形;小東中國海、日本海、阿拉斯加以及加州附近海域,水深25東中國海、日本海、阿拉斯加以及加州附近海域,水深25-670m的砂質泥底中,為沉積物內棲生物;圖示為一個幾近完整的扁滿月蛤化石,標本的前腹緣部位略有缺損,殼頂部位受壓而略有變形。發現化石地區除了甲仙,還有嘉義縣、南投縣中寮、曾文溪等。 2、高麗花月蛤 【化石名稱 :高麗花月蛤 Loripes goliath(滿月蛤科) 】 【地質年代:中新世(約1000多萬年) 】【地質層 : 南莊層】 【岩性 : 南莊層石灰質岩質 】 【採集地 : 甲仙 ~ 白雲仙谷化石區(大樹下)】 【採集時間 : 1992.06.13】 【描述 : (殼頂的雙殼密合) 完整的內膜個體,體型清晰,但外殼的紋路不明顯,本種量多在甲仙各化石區有出現,其中最大者~高14.5cm、長16cm,兩殼厚度 達11.5cm,多屬內模標本。】 3、環紋滿月蛤 【化石名稱 : 環紋滿月蛤 Lucinoma annulata (滿月蛤科) 】 【地質年代:中新世(約1000多萬年) 】【地質層 : 南莊層】 【岩性 : 南莊層石灰質岩質 】 【採集地:甲仙 ~ 白雲仙谷化石區(大樹下)】 【採集時間 : 1992.06.23】 【描述 : 左邊是完整的內膜個體,體型清晰,但外殼的紋路不明顯,而右邊是有變形劇烈而壓成扁狀的,其外殼紋路可清楚看到數條細膩的生長線,倆者可做比較。】註:本種化石也出土於日本的鹽原、三浦、青森縣..等中新世地層,台灣僅出土於甲仙,嘉義沄水溪、南投縣中寮。 滿月蛤化石在河床的情況。 結晶滿月蛤化石出現的情況。〈圖/文陳南榮〉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