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圖中為中新世石門層中的琥珀化石


琥珀五顏六色、晶瑩剔透,是凝聚千萬年大自然的靈氣與精華,是上古時代珍貴的松脂化石,佛教的七寶貢品之一,更是自古迄今的醫學珍品。


琥珀中的昆蟲,對古生物的探秘十分重要,琥珀中的昆蟲,不僅保存著天然的史前生物標本,在科學界更是如獲至寶的標本。因為它掀開了千百萬年前自然生態的神秘面紗,更是地球上千百萬年來,滄海桑田,地質演變的見證。


琥珀中的昆蟲是植物分泌的汁液,用來防禦外來的侵襲,汁液流經之處,如果有蒼蠅、蚊蟲、蜘蛛,白蟻等,正好爬過馬上被固定,受到了地殼變動,深埋地底,在經過長久年代,地層壓力與地熱的作用,逐漸石化,成爲非晶質的有機物天然寶石,也就是了今天的琥珀昆蟲化石標本了。


最出名的琥珀之鄉,包括瑞典、丹麥、德國、波蘭、俄羅斯等波羅的海的海岸國家,通稱「波羅的海琥珀」以及中國撫順的「礦珀」。欣賞琥珀化石,除了觀賞它的晶瑩剔透的光澤和溫潤的外觀之外,它暖和的觸感,給予人們一股安詳恬靜的心靈感受,尤其一件保存完美的昆蟲琥珀化石,更是大自然貢獻給人類的珍貴古生物化石資料。


臺灣也有發現琥珀化石的蹤跡, 一、兩 千年前,臺灣中新世的林相和當時活躍的火山活動促成琥珀的形成,所以臺灣也出產琥珀化石中寮中新世地質應該至少有一千萬年以上的地層,由於民國六十多年 潘長武 先生發現鸚鵡螺化石、翁戎螺化石而引起臺灣古生物學者的注意,前年南投中寮鄉山區又發現了鸚鵡螺、翁戎化石的地層而轟動全國,目前報告尚未出爐不知結果。2005年五月,我與 胡忠恆 教授到南投縣中寮探勘翁戎螺和鸚鵡螺化石地層,琥珀是我和曾經是臺中縣海線社區大學的學員,無意間發現臺灣黃色透明的琥珀,可惜體積不大,有的還夾雜在岩層裡,地層應該是中新世石門層,要到那裡路很小,十分難走,要四輪傳動的吉普車,當時因攝影設備不足,尚留在岩層內。


2005年 八月三日我準備齊全的器材,連絡曾經是臺中縣海線社區大學的顏姓學員,﹝現在已是採化石高手﹞,在他帶路之下再度冒險前往探勘,花了幾小時翻山越嶺的車程,終於到達目的地,發現部份琥珀化石岩層已被大水沖失,可是在上方堅硬的硬砂岩的岩壁上,幸運地又發現兩處琥珀化石,因體積不大只好拍照存證,大部份琥珀化石標本還留在岩層內,尚待有興趣者前往研究。


參考資料:


1中國國家地理博物2005.5


2《中國琥珀昆蟲志》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南榮文史工作室 的頭像
    南榮文史工作室

    臺灣雅石文史工作室

    南榮文史工作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