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荷苞山油桐花的故事
日據時代在台灣各地丘陵廣泛種植油桐花,它的用途為提煉經濟和工業用油、軍事用油,甚至做為大船防鏽底漆以及當兵時腰上皮帶銅扣擦亮的桐油,油桐花的木材做木屐、火柴棒,春天萌芽開花成長迅速成為美麗的桐花。
當時古坑荷苞丘陵地日本人也大面積種植咖啡,成立咖啡株式會社來經營,台灣光復初期成立台南縣經濟農場經營,咖啡工廠就設於斗六鎮,成為台灣重要咖啡生產地,由於咖啡不能全日照,油桐花樹變成遮蔭咖啡的良伴,在春天、夏天遮住烈日曝曬, 秋天、冬天落葉成肥,桐花樹和咖啡樹共生互利成為植物界的美話佳談。
後來火柴被打火機取代了,木屐漸漸轉變塑膠托鞋鞋,桐果沒有利用價值了。台灣咖啡在荷苞山面積不大 ,人工費用又貴,難以抵擋咖啡各大國進口的商品,咖啡農場也就慢慢消失了,一度變為童子軍露營區,這段故事被人們淡忘了,現在只留下美麗的四月桐花滿地似雪的美景,也成為桐花節的主題活動。
荷苞社區有了這些豐富的資源,幾年前開始社區營造,有了經濟資源成立了發展協會,文史工作室還辦理各種社區活動,記得當時活動熱鬧滾滾,現在可能是社區人事問題,至今卻是關門大吉的命運,實在可惜!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