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戀雲林溪打開斗六門
斗六門早期的節慶習俗。
除夕。
農曆十二月的最後一天(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古人因為它是一年的最後一天,因此,稱為「窮年」,在台灣又把它稱為「過年」(過了這一天,一年就過去了)。至於過年的這一天的夜晚,叫做「除夕」(意思是過了今晚,明天就是新年了);在本省則俗稱「過年暝」、「三十暝」或「二九暝」。俗話說:「新年頭,舊年尾」。
斗六除夕的習俗記載在《雲林縣采訪冊》:<斗六堡、歲時>「除夕,家換新門聯;放火炮,所謂爆竹一聲除舊、桃符萬戶更新也。神案排紅柑,兩旁發粿一盌,上插以紅春花、飯曰過年飯;候乾,合柑皮炒以代茶甚美。煮芥菜,待酸食之,曰長年菜。是夕祀神祭先,圍爐飲酒,賜銀錢於卑幼,曰壓年。舉家博奕為戲,尊長不禁。」
除夕當天,斗六家家戶戶換新的門聯;放鞭炮,所謂爆竹一聲除舊、桃符萬戶更新。神案擺紅柑,兩旁發粿一碗,上面插以紅春花、飯叫做過年飯;等到乾了,可以配合柑皮熱炒以代替茶喝十分甜美。煮芥菜,等待酸了再吃,叫做「長年菜」。當天晚上要祭祀神明祖先,全家圍爐飲酒,拿銀錢賜給年齡小的孩童,叫做壓年。全家賭博同樂,長輩不會禁止。
案:斗六除夕的習俗到今天沒有改變,除夕「貼春聯」使年的氣氛更能顯現出來。「春聯」據說是由古代的「桃符」演變出來的,貼在大門上具有驅逐鬼怪、避邪消災的作用。春聯的內容通常可以看出人們的希望;常見的春聯例如:「爆竹一聲除舊歲,桃符萬戶更新年」或「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大門貼上門神,米缸貼「滿」,窗戶貼「春」,畜舍貼「六畜興旺」等,顯現出喜氣洋洋的氣氛。
「辭年」結束後就是「圍爐」(吃年夜飯)了。圍爐時桌下放一個火爐(現在多用火鍋代替),內有炭火,爐的四周放置錢多枚,圍爐象徵團圓,全家不分老幼尊卑圍爐共享天倫之樂,在外工作的人不論多忙,都必須在這時候想辦法回家團圓;圍爐時必須弄得火光熊熊,表示一家興旺的意思。
圍爐吃年夜飯時,最好慢慢的吃,時間越長越好,取其長久的意思(平時不喝酒的婦女及小孩,這時也要勉強喝一口,也表示長久)。所準備的菜餚也都各有各的含義,如:「魚」表示「年年有餘」、「青菜」表示「清吉如意」、韭菜和長年菜表示「長久」、菜頭表示「好彩頭」、魚丸蝦丸肉丸表示「三元及第」等等。圍爐過後,長輩都依照慣例賞給紅包,稱為「壓歲錢」或「過年錢」。(文/發表於斗六市志)資料僅供參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榮文史工作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