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寮鄉和興國小教師王坤愉採集的翁戎螺化石。
潘常武採集的翁戎螺化石。
甲仙翁戎螺化石。
現生的翁戎螺
〈圖/文〉陳南榮
一、翁戎螺檔案
翁戎螺俗稱「龍宮貝」,英文稱為「Slit Shell」,最早出現於距今五億七千萬年前的古生代寒武紀,是地球最古老的海螺,也是現代海螺的祖先。翁戎螺為軟體動物門,腹足綱,古腹足目,翁戎螺科,宜棲息於灣內有砂或泥的深海底,貝殼大型呈圓錐形,顏色猶如紅黃色火焰,殼口外唇上有一道細長天然的裂縫,這個裂縫是讓水流進入鰓腔並排出廢棄物的通道,肛門在裂縫的附近,牠的身體構造保持著原始的左右對稱型,它們具有兩個雙邊鰓、兩個心耳、兩個腎臟,殼底臍孔大而深,殼徑可達二十公分,口蓋角質呈圓,產量稀少,不易獲得,十分珍貴,是世界有名的活化石。
民國五十九年在臺灣海域撈起一枚翁戎螺,後來聽說以新臺幣四十萬賣給日本鳥羽水族館,創下貝殼世界售價最高價記錄,故有「百萬翁戎螺」之稱。
二、翁戎螺發現經過
由於翁戎螺具有大型且珍貴華麗的外殼,以及學術研究的價值,因此受到世界學術界高度的重視;翁戎螺最可貴的地方,是在於能提供生物學家學術上的研究,生物學家研究了這些活的翁戎螺的器官結構之後,對於軟體動物的演進史,能有更深一層的瞭解。因為從前翁戎螺只被發現在化石之中,沒有人抓過現生的翁戎螺,因此,地質學者認為翁戎螺在幾百萬年前就逐漸絕跡了。但是根據賴景陽編著的《臺灣的貝類》記載:「不料到了公元1856年生物學Fischer和Bernardi在西印度群島的深海底發現了活的翁戎螺,名字稱為『姬翁戎螺』,大家才明白原來翁戎螺並沒有絕滅,只不過從前翁戎螺生活在較淺的海底,現在退居到深海而已。自從姬翁戎螺被發現之後,又許多種類的翁戎螺陸續被發現。例如1861年又在西印度群島的深海底發現了「阿氏翁戎螺」,1877年在日本江之島發現「貝氏翁戎螺」,1879年在印尼深海底發現了「龍宮翁戎螺」,1899年日本又發現「高腰姬翁戎螺」。十九世紀總共發現了五種現生的翁戎螺,這些珍貴的翁戎螺都被當時貝類收藏家視為最稀有的寶貝。到了二十世紀,更多的翁戎螺被發現,現生種超過十五種之多。但是僅存活於西太平洋、加勒比海、西菲和非洲海域而已。」
可是在1968年(民國五十七年)臺灣一艘基隆籍的漁船,在釣魚台撈起世界第四枚現生的龍宮貝,不久之後,又在臺灣東北海域陸續發現翁戎螺,例如市寺町翁戎螺、高腰翁戎螺、龍宮翁戎螺、紅翁戎螺等,因此證實臺灣也成為世界翁戎螺的重要產地之一,曾震撼全世界。
三、臺灣翁戎螺化石發現經過
臺灣歷年來也發現了翁戎螺化石,因為數量不多,在臺灣地質學和古生物學的研究上,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有台北縣烏來漸新世的謝廣和翁戎螺及南投中新世的南投翁戎螺、潘常武翁戎螺、秀英翁戎螺、甲仙翁戎螺等;其中南投翁戎螺、潘常武翁戎螺、秀英翁戎螺,是民國六十四年,潘常武在中寮鄉大坑一帶山溝發現的三顆中新世的翁戎螺,這些化石均經台大林朝棨教授命名。
至於甲仙翁戎螺是民國七十二年九月,在高雄縣甲仙鄉四得德化石谷大田圳水壩下溪邊滾石中,被村民呂忠華先生發現,撿回後轉贈林素貞女士收藏,請曾德明鑑定,曾德明特請當時臺灣省立博物館地球科學組長賴景陽南下共同研究,發現是新種類翁戎螺,螺體大、螺塔低,最大直徑19.5公分,螺高10.5公分,命名為「甲仙翁戎螺」,為南臺灣第一次發現翁戎螺化石,而轟動全國。
幾年前南投縣中寮鄉和興國小教師王坤愉,在中寮鄉龍眼林內城村的一處山溝,偶然又發現了最大直徑九公分、螺高六公分的疑似翁戎螺化石,採集日期為民國八十八年三月三日,讓臺灣化石界愛好人士振奮不,已證明翁戎螺化石再現南投縣中寮鄉。
王坤愉將這顆翁戎螺化石的照片,寄送給臺灣翁戎螺化石專家曾德明先生、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黃敦友、省立博物館謝英宗以及筆者等人鑑定,一致認為這顆翁戎螺化石外表形狀完整,肯定是內模型翁戎螺化石,不過外殼已被石英填充而消失,含有鐵質鏽化現象,可惜該化石切口遭河床沖刷,已看不見判斷其分種類的裂縫和臍孔,仍然有存疑之處,目前尚不能斷定為何種屬翁戎螺化石?
四、鸚鵡螺和翁戎螺化石遇劫新聞
2003年中寮山區又發現了翁戎螺化石與鸚鵡螺化石,據說上百個已被挖走,當時多家媒體披露,現場已滿目瘡痍,到處是被挖走的遺跡。以下是當時媒體報導的部份內容:
溪床遭鑿挖破壞 不排除有鸚鵡螺和翁戎螺化石 促設保護區。
記者紀文禮/中寮報導
中寮鄉和興村山區平林溪上游支流有三處溪床河谷,面積約六十公頃,岩盤滿佈各類遠古海生物化石,當地雅石文化協會最近發現溪床遭盜採客嚴重破壞,爭取劃設保護區。
昨天縣府流域管理局代局長廖一光實勘後,支持延請專家學者進一步研究後,向農委會申請劃設生態保育區,並發展生態觀光旅遊。
中寮雅石文化協會總幹事田文斌指出,中寮鄉和興村與國姓鄉九份二山交界的四角山、福盛山谷溪床,是國內發現五億年前珍貴鸚鵡螺化石的唯一地點,滿佈魚貝化石的岩盤、塊石很多,但是今年春節前後,有三處化石最多的溪床先後遭破壞,鑿挖的坑洞超過五、六十處,雖然無法確定遭挖走的化石正確種類,但不排除有珍貴的鸚鵡螺和翁戎螺。
田文斌說,這三處溪床的化石寶藏,鄉內的愛石者都知道,但一直都捨不得挖採據為己有,只期盼能留住天然化石「母岩」,除供學術單位研究也希望能成為帶動在地觀光發展的一大地質景觀,因此,得知遭盜採者破壞後,大家都很心痛,非常期盼政府能劃設範圍加強保護。
縣警局刑警隊昨天也派員現場調查,除了月前鄉公所與雅石協會首次會勘時起獲的電動鑽具、刷子外,再找到撬挖石塊的鐵棍和竹帚。雅石協會人員說,曾在溪床發現鹽酸瓶罐,研判可能是盜採化石者先以鹽酸腐蝕岩層表面找尋化石後,再以電鑽挖鑿。
廖代局長說,和興村這三處溪床美景天成,除有特殊化石地景,流水飛瀑也都很適合發展生態旅遊,縣府將請台中科博館學者專家評估溪床化石保存價值,再向農委會爭取劃設生態保留區。
以上新聞內容摘自【 2003-07-23/聯合報/B1版/南投焦點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