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類脊椎化石                臺中縣社區大學學員小陳收藏





香螺化石           臺中縣社區大學學員小陳收藏



罕見珍貴的石鱉化石               臺中縣社區大學學員石頭炎收藏


石鱉為軟體動物門多板綱,此類軟體動物通常在長橢圓形的身體表面,覆蓋著8片的介殼,所以又名八枚貝,介殼上面生有許多感光作用的殼眼,替代了眼睛的功能。主要以各種藻類為食。




珍貴的海星化石                  臺中縣社區大學學員 石頭炎收藏




栩栩如生的顆粒靜蟹化石                臺中縣社區大學學員 小基收藏




罕見的船蛸化石                      臺中縣社區大學學員小基收藏





20公分的大蟳化石                            臺中縣社區大學學員小徐收藏


〈圖/由臺中縣社區大學學員提供 文/陳南榮〉


一、前言


台中縣大安溪、大甲溪兩岸河床,近年來,也發現許多化石,例如貝類、螺類、螃蟹、牡蠣、哺乳動物等化石。大甲溪發源於中央山脈的南湖大山南麓,綿延一百四十二公里,蜿蜒於臺中縣境內,於大安鄉和清水鎮高美村里之間出海。上游地勢陡峭,山高谷深,林木蘺蔚,風光明媚,有達見、石岡等水壩,水利資源豐沛,石岡以下沖積平原,土壤肥沃,阡陌相連,孕育出無窮的人文與物產。因此台中縣大甲溪可稱為台中縣的縣河。
大甲溪的地方特產,除了大甲的菅草帽之外,最值得一提是化石,可是有人認為大甲溪不可能有化石,但是近年來,由臺中縣社區大學學員在大甲溪河床上,發現了許多珍貴的化石,在筆者的調查結果,探勘了以下幾個發現化石精華區。


二、大甲溪流域地層與化石


大甲溪流域溪床上的岩石,大部份是砂岩、頁岩和少數的石英、礦物、化石。大甲溪流域的地質,大甲溪流域地質可分為三個不同的年代,分別為古第三紀地層、第四紀地層及新第四紀地層,茲分述如下:
    大甲溪上游地帶含括中央山脈西斜面及雪山山地之大部份,為古第三紀地層,含白冷層(青山至南勢斷層)、水長流層(大甲溪北岸稍來溪及南岸支流,阿寸溪以東至南勢斷層南北兩側)及盧山層(梨山至宜蘭間)。


    中游則為西部山麓雪山山地之一部份與西部衝山斷層,山區為新第三紀地層,含國姓層(出屏山脈、東勢丘陵、大橫屏山脈一帶)、關刀山層(大安溪南岸至泰安、后里鄉東側,埤頭山以北)、錦水層(沿豐原山地及埤頭山地西緣)、卓蘭層(石壁坑以東之東勢丘陵、新社河階群之北部、豐原山地之大部份)。


    下游為第四紀地層,含火炎山層(東勢丘陵、中嵙溪以南及新社台地、頭嵙山)、洪積層(后里台地、新社河階地)、沖積層(河流流域及海岸一帶之大甲扇狀平原、清水隆起海岸平原及台中盆地)。其地層的層序由上游至下游依次是:白泠層、水長流層、廬山層、國姓層、關刀山層、錦水層、卓蘭層等。其化石產區如下:
【一】、東勢鎮河濱公園河階地形下的大甲溪河床上,﹝也就是東豐大橋底下﹞發現了雙貝類、牡蠣、螃蟹、矽木化等化石,因位於公園旁,遊客眾多,加上過度採撿和大水沖蝕,已嚴重破壞現場,化石大部份已風化,品相完整者不多,化石數量已銳減,很難看到完整化石了。
【二】、石岡水壩的壩基停止洩洪時,在砂岩、粉砂岩或砂頁岩互層裡,發現了不少貝類、螺類、螃蟹等化石,化石品相大部份已風化,完整者不多,加上時常有遊客到此釣魚踐踏化石,已很難找到化石,十分可惜。但是九二一大地震和幾次颱風過後,出現在在大甲溪流域的石岡段自石岡水壩以下,豐原市東南里至后里七星山,發現4種草食性動物,有大象的牙齒、野牛、野豬、四不像,還有些龜、鱉化石的化石骨骸,由此建構出石岡鄉可能為史前沼澤或森林的草原區。
【三】、在豐原市往后里的鐵路鐵橋下的頁岩層裡也發現了許多貝類、螺類、螃蟹、生痕化石等化石,化石品相大部份完整,但是假期民眾在此釣魚,又加上大水沖蝕破壞不少化石。
【四】、台中縣東勢鎮,馬鞍寮、龍安橋西側橋頭等地,發現不少的貝類化石。化石品相大部份已風化。
【五】、台中縣東勢鎮求安吊橋下河床的岩石灰白色細粒至粗粒,由於岩石膠結程度,十分堅硬,只能找到砂棒類的生痕化石而已。


 


化石檔案


※船蛸


船蛸為軟體動物門頭足綱,台灣附近海域常見的有兩種,分別為扁船蛸(Argonauta argo)和闊船蛸(Argonauta hians)。較小型者,就是闊船蛸,而較大為扁船蛸。
  雌性成年扁船蛸的殼徑可達二十公分,表面有凸起、細緻的多條放射肋,但卻非常薄、輕,顏色淺米白且半透明,所以又叫牠做紙鸚鵡螺;雄性個體無殼,同時身體非常小,只有雌性的十五至二十分之一而已。
  母扁船蛸用她的第二腕(從章魚右眼往下算,最接近的一隻手臂稱為第一腕,順時鐘排列下去分別是第二、三、四……腕。)分泌一種類似塑膠的物質來製造殼,因此日本人稱之為貝殼章魚;牠有兩隻特化成扇狀的腕,那就是由殼內翻出來「抱住」殼的手臂。但稀奇的是,這殼的主要功用卻不是給自己住的,那是牠生育後代用的卵匣!
  這種章魚的變色力超強,從紅、黃、綠、紫、藍、褐,到黑、白、灰、銀色都能快速顯現,而且連體表斑紋也會隨環境改變,堪稱海中變色龍。牠可在海底爬行,但更常被發現漂游於表層水域;台灣近海數量並不算少,只是一般人不大有機會看到活體,頂多僅會在海岸邊發現被浪沖上來的空殼子,而這些殼又因為太薄、太脆,所以多半已成碎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榮文史工作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