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雅石

 台灣雅石系列報導8

螺溪石精雕成硯文房之寶

貯水不乾 發墨特佳 嚴寒不凍 

/ 陳南榮 

()名稱由來與成分:●清朝嘉慶年間有位名叫楊啟元的舉人,撰寫了一篇東螺溪硯石記,其中記載:「彰化南方四十里,有溪,源出內山,由日月潭下分四支,即今北斗,溪產異石,可裁成硯,色青而玄,質潤而栗。」 

又傳說日據時代,為了興建一座橫跨二水與林內之間的鐵橋,便徵召鄉民搬挑濁水溪中的石頭,以填築橋墩,無意間發現溪中質地烏亮的石頭,凹窪處,積水數日不乾,於是雇工匠雕鑿成硯。因濁水溪流域蜿蜒曲折,形狀宛如螺貝的迂迴旋紋,故將濁水溪又稱「螺溪」。由於烏黑異石產於濁水溪中,因此二水地區石頭雕刻師為之命名「螺溪石」或「黑玉」,雕鑿成的墨盤,便稱為「螺溪石硯」。 

螺溪石屬於水成岩的一種,硬度大約三度左右,顏色以墨黑、綠、赭色為主,尚有翠綠、土黃等混合色,以赤、青兩色較罕見。其主要成分為沙頁岩。

()產地:螺溪石是濁水溪和陳有蘭溪之特產,主要產於西螺大橋、二水彰雲大橋、水里龍神大橋、信義十八重溪的地利天地橋等地段溪中,其中以地利天地橋下游到水里龍神大橋所尋獲的品質較好,數量多。因近百年來過度採撿,中下游數量已稀少,除非大雨或颱風過後,才能撿到質地純美的佳品。假日若至東埔、新中橫、日月潭旅遊,可順道採撿,以增加旅遊的樂趣。

()整理方法:剛採的螺溪石,可用清水沖洗後,用刀刮石,刮下的石粉若是白色,才是真正的螺溪石,否則只是普通石頭而已。螺溪石有貯水不乾、發墨特佳、嚴寒不凍的特色,因此大部分研磨雕鑿成石硯。 

螺溪硯製作過程是,先將螺溪石依其天然紋路裁成粗胚,再用雕刻刀雕出造型,用砂紙磨光,細磨修飾,打蠟,便可成為一只美觀實用的石硯。若加上自己的巧思精雕龍、鳳、牛、鳥、花草山水等圖樣,更可成為藝術價值甚高的螺溪石硯了。

()欣賞方法和價值:螺溪石外形,大多呈渾圓或橢圓,變化較小,以其當奇石原石把玩者不多見。但因其質地細膩潤滑,軟而易攻用途廣泛,大部分雕鑿成石硯欣賞,主要欣賞其石質、色彩、紋路、雕飾及石眼。雕工愈精細,價值愈高。 

螺溪石雕成的螺溪石硯,係國內外藝文界品評為最具實用性和藝術性之聖品。

發表於【 1994-10-16/民生報/46/台灣雅石

 

arrow
arrow

    南榮文史工作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