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甘肅酒泉現1.1億年前蜻蜓化石 翅膀保存完好

 
【正見新聞網2014年04月18日】

最近,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所碩士研究生和導師,在甘肅酒泉發現了生活在1.1億年前的遠古蜻蜓——巴依薩晝蜓的化石。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它們和現代蜻蜓的模樣沒啥差別。

1.1億年前的蜻蜓,翅膀仍完好保存

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所碩士研究生的桌上,擺放着各類動物化石。這些化石,都來自酒泉老玉門油田附近的一個地層中。

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所研究員說,這次,巴依薩晝蜓化石是鄭大燃他們在2010年前後採集到的,一共採集到30塊左右。這些遠古的蜻蜓化石,沒有身體,只有翅膀——有完整的翅膀,也有翅膀碎片。

為甚麼只有翅膀沒有身體呢?張海春分析說,1.1億年前,巴依薩晝蜓死後,落在湖泊里,它們的身體有可能很快就變成了魚的美食,而翅膀剩了下來。

另外一種可能是,蜻蜓的身體特別容易腐爛,而翅膀比較堅硬,被火山灰掩埋后,變成了化石。“死亡后,蜻蜓的身體容易破碎分解,所以很多蜻蜓化石都只是‘部分’。”研究員說。

它們和現代蜻蜓的模樣基本一樣

巴依薩晝蜓和現代的蜻蜓有甚麼區別?研究生說,如果用肉眼來看,其實沒有甚麼區別,個頭和現代蜻蜓也差不多。只是它們已經滅絕了。

“其實,我們發現一個奇特的現象,甘肅酒泉發現的化石,和遼寧西部的熱河生物群都差不多的。”研究生說,這說明,酒泉的古生物生活年代和遼西熱河生物群的生活年代差不多。

讓專家們感到疑惑的是,遼西熱河生物群發現了大量的恐龍化石,還有珍貴的帶毛恐龍化石,而酒泉沒有。“這也許是兩地的環境不太一樣。”專家說。 

网址转载:
arrow
arrow

    南榮文史工作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