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螃蟹化石和現生螃蟹欣賞。

螃蟹化石和和現生標本,文字的敘述是2006年發表在奇摩雅虎和痞客邦部落格。
臺灣各地出土的螃蟹化石〈圖.文陳南榮〉
『螃蟹噫啊爪八個,兩頭尖尖那麼大個,眼一擠啊脖一縮,爬啊爬啊過沙河。』秋天到了又是螃蟹豐收時節,在臺灣河濱海邊時常會看到螃蟹的蹤跡,在餐廳也可以來一盤紅燒螃蟹、清蒸螃蟹,大快朵頤。
螃蟹是節肢動物門的甲殼綱,螃蟹盔甲般的外形,令人看了有鐵甲武士的肅然,古代荀子在勸學篇中說:『蟹六跪而二螯』顯然有錯誤,螃蟹的頭胸甲腹面的前後側緣間長有五對腳,第一對呈鉗狀,略向前伸出,稱為鉗腳或螯腳;其餘四對腳則向兩旁伸出,稱為步腳或步足。通常雌螃蟹的腹部寬圓,而雄螃蟹的腹部則較尖窄。
螃蟹屬於節肢動物門,十足目,短尾次目的通稱。世界約4700種,中國約800種。常見的有關公蟹、梭子蟹、溪蟹、招潮蟹、絨螯蟹等屬。歪尾次目中的瓷蟹、蟬蟹、擬石蟹、寄居蟹、椰子蟹等屬雖也稱為蟹,但與短尾次目中真正的蟹不同。螃蟹的頭部與胸部連成一體,稱為頭胸部,背面的甲殼稱為「頭胸甲」,腹面稱為「胸部腹甲」,簡稱為腹甲。螃蟹的全身以頭胸甲最為發達,完全包被頭胸部的所有體節,形狀變化多樣,表面從平滑到粗糙,各有不同的樣貌。如玉蟹科的豆形拳蟹呈圓球形;梭子蟹以兩側尖銳呈紡錘形而得名;齒愛潔蟹呈橫卵圓形,如展開的扇子,是扇蟹類的特徵之一;饅頭蟹有如厚實的饅頭或麵包而得名;蜘蛛蟹科的種類主要是因外型像蜘蛛(多槳扁蛛蟹);亦有額角極長的鈍形三角蟹。
螃蟹的身體分為頭部與胸部。頭胸部的背面覆以頭胸甲,形狀因種而異。額部中央具第1、2對觸角,外側是有柄的複眼。口器包括1對大顎,2對小顎和3對顎足。頭胸甲兩側有5對胸點。腹部門化,扁平,曲折在頭胸部的腹面。雄性腹部窄長,多呈三角形。雌性腹部寬闊,第2~5節各具1對雙枝型附肢,密佈剛毛,用以抱卵。

臺灣常見的蟹類多數為海生,以熱帶淺海種類最多。如蜘蛛蟹科、蛙蟹科、饅頭蟹科、玉蟹科、梭子蟹科、扇蟹科主要生活在沿岸帶;沙蟹科、方蟹科生活在廣闊的潮間帶。極少數如漂泊蟹和弓腿蟹能附著在木材或其它漂浮物上生活。也有不少種類與其它動物營共棲生活,如綿蟹科、關公蟹科。許多種如豆蟹堂潛入一些軟體動物們外套腔中,或多毛類的管道中共棲。珊隱蟹科卻生活在造礁珊瑚形成的囊中,雌蟹成體交配後終生被禁錮在囊內,孵化出的幼體可通過未關閉的小孔逸出。一小部分蟹類完全在淡水中生長繁殖,它們多棲息於山中溪流的石塊下。還有少數蟹類如地蟹能適應陸地生活,穴居於潮溼的泥洞中,繁殖時期則遷移下海。
蟹類絕大部分為雜食性。有些蟹類是肉食性,如梭子蟹可捕食魚、蝦及軟體動物等。少數蟹類如股窗蟹則刮食或濾食藻類及有機碎屑。
蟹類中可供食用的主要有三疣梭子蟹、遠海梭子蟹、日本蟳、青蟹和中華絨螯蟹。蟹殼可用以提煉工業原料甲殼素,也可提製葡糖胺。有些蟹類可作中藥用。蟹幼體或成體均可作餌料及飼料。
螃蟹成為化石的機會很大,在臺灣化石產地可以看到牠的蹤跡,但是要找到完整的不多,通常見到的都是殘缺不全,只剩下外殼而已,若是一隻肢體百分之八十以上完整者,其研究價值就很大了。
臺灣出土的螃蟹化石的產地,依岩層而論主要發現於烏來統以後各地層,其中以大寮層、石底層、南港層、南庄層、港口石灰岩層、桂竹林層、錦水頁岩層、卓蘭層、通霄層、枕頭山石灰岩、崎頂層、頭嵙山層、四溝層、臺南層、琉球石灰岩、墾丁層現代隆起珊瑚礁發現最多,四稜砂岩、木山層、公館凝灰岩、五堵層則少見。
依地名而論,臺灣東北角海岸、北部海岸、五堵、新店、樹林,桃園縣大溪大漢溪,苗栗縣白沙屯、臺中縣大安溪、大甲溪,南投縣中寮、國姓、埔里,鹿谷鄉鳳凰谷,雲林縣樟湖、草嶺,嘉義縣觸口、牛埔、八掌溪流域、中埔、錦水、澐水,臺南縣關子嶺、曾文水庫、玉井、楠西、左鎮菜寮溪,高雄縣半屏山、壽山、甲仙、大、小崗山,屏東縣恆春頭溝、二溝、四溝等地。
臺灣螃蟹化石資料比較詳細者為師大 教授 胡忠恒陶錫珍 教授之研究報告資料,收錄於台灣石油地質第21號242頁-244頁、台灣第三系甲殼化石、《臺灣甲殼動物志》,其中嘉義地區是歷年來發現螃蟹化石數量最多,品種研究比較詳細。例如:文吉長臂蟹、水順轉輪蟹、文吉鬼面蟹、台灣玉蟹、十一刺粟殼蟹、三齒琵琶蟹、犬儒愛結蟹、絨毛折顎蟹,有粒愛結蟹、大眼蟹、乳頭細腳蟹、羊毛絨母蟹、紅星斗蟹、卷折饅頭蟹、忠義饅頭蟹、嘉義麟斑蟹、礁石假團扇蟹、長臂菱蟹、貨幣菱蟹、麥克長眼柄蟹、倭仔蟳、彩文蟳、多瘤梭子蟹、武士蟳、善游蟳、環紋蟳鋸綠青蟹、李氏蟳、台灣小瓷蟹、顆粒靜蟹等。                                                                        
『長臂蟹』
特徵:「殼」在外觀上呈長菱形,適度凸圓,胃溝深刻,前面邊緣突出,內臟環節升起,並有一對小球在下面,有一對顯著的突出物從「殼」的側角伸出。除有側面突出物和粒狀的內臟環節之外,表面是光滑的。
說明:「殼」在外觀上呈長菱形到橫式長菱形,凸圓狀,頸部和胃部有深刻的溝,心臟和內臟環節是突出又升高,且以橫溝分開;小眼窠環是以一對向前突出的鋸齒隔開;從前側的接合處和後側的邊產生深刻的溝(或通道);在內臟環節之下有突出的一對小球。「殼」表面有微薄的粉粒,但粗粒即分佈於側面通道(溝),而且後面邊綠包括頸部、內臟和氣管部門等等。下腹部是橢圓形,平和的凸起狀,軸心突出處是以點線劃界線,無論在軸心突出處或肋部突出處看不到明顯的環節溝。
【轉輪蟹】
特徵:「殼」之外觀呈細長橢圓形,高的突起物,表面有不同大小的粒狀物,膿胞和脊骨;胃部方面明顯地以「溝」劃定。沿著「殼」邊緣有不同大小的脊骨突出物。
說明:「殼」之外觀呈細長橢圓形,前面之終端比後面的終端狹窄;前面的邊緣有一對大脊骨和一對短突出脊骨成形而突出。眼圈(環)可能位於成對的短脊骨後面,前側邊緣位於眼圈(環)和中間橫溝之間;而有三對的堅固脊骨作號誌。有一對補充脊骨和第二對連接;即計有三道脊骨突出物從前面氣管部向前側和向上突出。肚臍部位之節比排尿部位為大。然而心臟和內臟球瑰(節)之大小差不多,但它們皆是以「溝」劃界,內臟方面以短瘤塊、膿胞和脊骨覆蓋著。共有四脊柱沿著胃圈(環),分佈不均。
臺灣螃蟹化石大多產於化石區與貝類化石混雜在一起,螃蟹化石標本的採集困難度很高,必須靠豐富的經驗,尋找螃蟹化石留在岩石的痕跡,發現螃蟹化石請先拍照,若是風化的頁岩層比較容易,先用快乾固定再取出,但是硬砂岩就麻煩了,非採石專家不可,在此教您訣竅,先用地質鎚或大鐵鎚敲開岩石,再以尖嘴鐵錘往螃蟹化石的四周外緣耐心敲擊,至到整個螃蟹化石取出為止,才能得到完整的螃蟹化石,工作十分辛苦,假若只在河床兩側土堆中尋找,找到的螃蟹化石,大多已受到大自然風化只剩下殼而已,比較失去研究價值。保護區內或堤防看到螃蟹化石,只要拍照存證即可,千萬不要敲打採集以免違法。
參考書目:
1、《臺灣海邊常見的螃蟹》王嘉祥、劉烘倡臺灣省立博物館
2、《臺灣甲殼動物志》胡忠恒、陶錫珍之研究報告
3、<薛氏台灣本土化石圖鑑>薛文吉著。(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榮文史工作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