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怪石欣賞。
(攝於臺灣雅石文史工作室)
#怪石供
蘇軾
《禹貢》:“青州有沿松怪石。”解者曰:怪石,石似玉者。今齊安江上,往往得美石,與玉無辨,多紅黃白色,其文如人指上螺。精明可愛,雖巧者以意繪畫有不能及。豈古所謂怪石者耶?凡物之醜好,生於相形,吾未知其果安在也。使世間石皆若此,則今之凡石覆為怪矣。海外有形語之國,口不能言,而相喻以形。其以形語也,捷於口,使吾為之,不已難乎?故夫天機之動,忽焉而成,而人真以為巧也。雖然,自禹以來怪之矣。齊安小兒浴于江,時有得之者,戲以餅餌易之,既久,得二百九十八枚,大者兼寸,小者如棗、栗、菱、芡,其一如虎豹,首有口、鼻、眼處,以為群石之長。又得古銅盆一枚,以盛石,挹水注之粲然。而廬山歸宗佛印禪師,適有使至,遂以為供。禪師嘗以道眼觀一切,世間混淪空洞,了無一物,雖夜光尺壁與瓦礫等,而況此石;雖然,願受此供。灌以墨池水,強為一笑,使自今以往,山僧野人,欲供禪師而力不能辦。衣服飲食臥具者,皆得以淨水注石為供,蓋自蘇子瞻始。時元豐五年五月,黃州東坡雪堂書
#後怪石供
蘇 軾
蘇子既以怪石供佛印,佛印以其言刻諸石,蘇子聞而笑曰:是安所從來哉,予以餅易諸小兒者也,以可食易無用,予既足笑矣,彼又從而刻之,今以餅供佛印,佛印必不刻也。石與餅何異?參寥子曰:然供者幻也,受者亦幻也,刻其言者亦幻也,夫幻何適而不。舉手而示蘇子曰;拱此而揖人,人莫不喜;乾此而詈人,人莫不怒。同是手也,而喜怒異。世未有非之者也。子誠知供乾之皆幻,則喜雖存而根亡,刻與不刻無不可者。蘇子大笑曰:子欲之耶,乃亦以供之,凡二百五十並二石磐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南榮文史工作室 的頭像
    南榮文史工作室

    臺灣雅石文史工作室

    南榮文史工作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