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戀戀雲林溪打開斗六門
雲林溪的前世今生15
記憶中的斗六牛墟與牛墟橋。
關心地方文史工作必須有充分的文獻資料,對當地的地理.考古.歷史.古建築,人文生態等等要很清楚,而且要有充分的證據才能說出歷史的真相,因此田野調查和訪問地方耆老是很重要的工作。
記得小時候看到大約民國四十年代的斗六雲林溪和斗六牛墟以及落腳陂(清代的老發陂)的童年往事和趣事。
斗六牛墟聽耆老說是清代就存在,大約在斗六堡南門永福寺和斗六門橋附近
的空地.因為交易的牛隻和人潮太多,後來遷移到現在的鎮南路和嘉東里,小時候因為福州公祠在那裡,時常要跟父親去祭拜所以要經過牛墟,因此看到的雲林溪畔幾乎沒有房子,大部份是菜園和幾間竹管厝,當時斗六牛墟很熱鬧和現在的夜市一樣熱鬧,主要是買賣牛和農具,所以現場有摸壽.試車.試牛力的埸面,小孩子愛看熱鬧喜歡吃鳥梨糖,斗六牛墟因為機械化農具的快速生產,民國六.七十年代牛和農具就慢慢消失在歷史的歲月,現在雲林縣剩下北港牛墟讓人無窮的回憶,但是現在北港牛墟有點像跳蚤市場,什麼樣的東西都賣,就是看不牛或農具的買賣。
當時這一段雲林溪不大,只是天然的野溪自然生態很豐富,牛墟橋其實只是用木板或是棺材板架起方便行人通過而已,後來才有水泥的牛墟橋,可惜在雲林溪掀蓋第一期工程進行中拆除改為莊敬橋。
當時牛墟橋往社口段的雲林溪很小,平常水量很小雜草很多,可以下溪抓魚泥鰍和釣青蛙,溪邊都是墳墓和菜園稻田很少,雲林溪水是由落腳陂經過現在受天宮旁邊和上游流入,雲林溪兩岸方便通行都是用木板或棺材板橫跨。
已消失的斗六牛墟斗六是早期牛隻交易集散中心「牛墟」不僅是交易市集,亦是農村居民聯絡感情之處;早年牛墟交易場面,不亞於節日慶典,人潮和牛隻可用「人山人海」及「牛山牛海」形容其熱鬧、溫馨,濃厚人情韻味是長輩們不能抹滅的記憶。讓大家了解牛墟文化曾經走過的風華歲月以及其中隱含的珍貴情感,並讓下一代記得斗六這片土地的往日風情故事。
(北港牛墟的照片取自網路。斗六早期的牛耕田攝於保長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榮文史工作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