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戀戀雲林溪打開斗六門
斗六牛墟與牛車

荷蘭時代為發展農耕,從大陸和印度進口牛,以後牛車竟成了台灣主要的交通工具。

    牛是早期是斗六農家的一員,也是重要的財富利用牛來協助耕作,拖車、運貨、運貨,則是事實。晨起的農夫,駕駛著牛車,走過鄉間,橫過一大片的田野,來到自己的田園,殷勤的展開一天辛苦農田工作,直到夕陽逐漸西下,才在陣陣晚風吹送下,拖著沈重的腳步回家。收成的日子到,牛車載滿了代之袋稻穀、捆捆甘蔗或滿車的甘藷,最壯觀的要算推得如座小山的稻桿或甘蔗葉,在牛車上緩慢地移動。

   早期斗六的牛車車輛不是輻輳式的,而是以三塊質地堅硬的樟木或櫸木板拼接起來,中間的一塊中間處開一個方形的洞,藉以裝置橫木。另一種牛車輪,是以整片櫸木所造,尺寸較前述三片木板為小,是昔日平埔族登山載運貨品或農作物等的牛車輪,其是以整塊大木頭橫切所造,較三片所組合的車輪,還要來的堅固耐磨,故廣為昔日的原住民好,只這種款式的牛車,由於年代較為久遠,目前留存的數量已非常稀少罕見了。日治時代,也製作拼板牛車輪,後來牛車輪改為木製放射車軸。台灣光復後木製牛車輪被塑膠製品取代,走入歷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榮文史工作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