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行各業都要求誠信,蘭花界也是一樣,一棵好花育種很不容易,可能要花好幾年的功夫,例如蝴蝶蘭有幾棵名字叫做sogo和潑墨花.咖啡色花,這幾棵花很亮麗,花形好又多,花瓣很厚實,花期很長,葉子又大又青綠,是一棵很棒的蘭花,但是最近被有心人士大量切花繁植,在市場到處都買得到,對消費者是個福音,但是對育種者是很沒保障,將來誰還要花時間去育種呢?
「鶴頂蘭」屬於鶴頂蘭屬,學名Phaius在希臘語是暗的意思,因為鶴頂蘭屬植物在受傷後,傷口很快就轉為暗褐色;鶴頂蘭屬是複莖性大型地生蘭,原生種近60種,分布於東非至大洋洲的熱帶地區,以前在台灣低海拔的山區林蔭下或溪河邊還可以看到,原生種現在已很少見了。
上新世六重溪層嘉義番路牛埔村出土的文蛤和扇貝化石,沒有被琢磨過能保留下來的數量不多,與現生的文蛤和扇貝差不多,又肥又大。(台灣雅石文史工作室收藏)
路邊土堆撿的清代.日據時代.台灣光復後期等破瓷片,清洗一下美麗的紋路呈現出古早味的光華,是研究臺灣古瓷器和地方文史的好教材,也是收藏家眼中的無價之寶。(攝於台灣雅石文史工作室和路邊的工地。)
我接觸到台灣民俗文物也是很意外,1998年有北京,南京,西安等地,研究古文物的專家學者來雲林科技大學講學,課餘時間邀請他們來家裡坐坐喝茶聊天,當時他們建議我成立台灣雅石文史工作室;台灣雅石文史工作室以非營利單位在2000年正式成立,沒想到許多學者和文史界朋友到工作室參觀並推薦古董商認識,古董商事後好意推銷很多台灣民俗文物,例如農具,碗盤,陶甕,神像,古文書,瓷器,交趾燒等等充實工作室內涵,於是我到書店將民俗文物的參考書一本一本買回來充實自己的知識。2002年至2004年適逢文化中心籌辦福佬客文物展,由救國團推薦合作辦理,連續展出了三年。
有許多朋友在問,你為何懂得台灣的考古?其實培養一種興趣很簡單,只要你很用心,記得當年寒暑假期間教育廳時常辦理公教職員工研習訓練,我就傻傻地參加,接觸到考古隊和台閩地區考古資料,實際參與台灣考古田野勘查工作,買了一大堆考古參考書。到了1993年中二高籌建時必須要先環境評估報告,其中記載斗六梅林段發現陶片和石器,1998年中二高正式開工,我騎車到處逛意外找到了文化層,引起中央研究院和台中科博館考古隊的參與,加上媒體爭相報導,操熱了雲林縣斗六市的考古熱潮,同時又在林內坪頂村發現坪頂遺址,2000年在住家附近溜狗時發現番仔溝遺址,2013年又在斗六市社口公墓意外發現社口遺址,這些史前遺址被發現純粹是為了興趣,至今還是義務幫忙考古隊勘查史前遺址的工作做一個文化傻瓜而已,民國九十五年將斗六的史前遺址發現經過和內涵發表在《斗六市志》歷史篇史前的歲月。
我從小就很喜歡化石,因為住在林內常去觸口清水溪水門游泳玩耍,看到石頭上有燒酒螺,好奇抱回家欣賞,後來才知道是錐螺化石,從此愛收藏化石,買了一大堆化石的參考書籍,寫了許多化石的文章,曾經專題報導陳春木,曾德明,薛文吉,李天德,王良傑等等化石界大老,結交許多喜歡台灣化石的朋友,九二一大地震之後,幫忙胡忠恆,陶錫珍教授搶救研究雲林縣樟湖,草嶺的貝類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