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人類從新石器時代就知道製作陶器的方法,用砂土製作各種日常飲食夾砂陶用品,成為人類文明進化史上最重要的成就。台灣的製陶歷史是源遠流長,在台灣新石器時代的「大坌坑遺址」出土許多繩紋陶片,說明台灣早在六、七千年前就有陶器的製作。

明末清初之際,從中國閩粵沿海的移民,才將中國傳統製陶技術引進臺灣,生產一些日常陶器。日據時代日本企業家看重臺灣陶瓷的資源和市場,引進日本的製陶技術和產品,使臺灣的陶瓷技術更進一步的發展。

臺灣光復後,臺灣陶瓷承襲了日本的風格和經營形態,民國三十八年之後,開始注意產品的設計和品質的提昇,以及外銷的路線。民國六十年之後,臺灣陶瓷開始由傳統走向精緻的路線發展,甚至走向高級的陶藝創作,使得臺灣陶瓷藝術走向最高峰,進軍國際市場。

臺灣的生活陶器伴隨著常民飲食文化,發展出多樣的形制的缸、甕、缽、罐、壺等器皿,早期臺灣先民胼手胝,足克勤克儉的精神,從這些價廉物美耐用的陶器可以想像在那段無家電與自來水的歲月裡,為儲存各式各樣的糧食以備不時之需,常在牆角屋邊放置許多缸、甕、缽、罐,而每一個器皿都有不同的豐美滋味,讓人回味無窮。

文化的傳承在器物的收藏上最容易得到認同,因為用過、看過,會讓人自然產生一種懷舊情感,和對生長環境文化的深入瞭解。臺灣雅石文史工作室特舉辦臺灣鄉土陶器展「甕的歲月」,重現臺灣常民飲食文化的精髓,並經由老甕的展出,與大家一同欣賞老甕歲月之美與回味傳統文化再生的意義,落實文化資產保存的重要。

 

臺灣陶器陶甕展覽品 004陶甕展覽品 005陶甕展覽品 006陶甕展覽品 011陶甕展覽品 012陶甕展覽品 014陶甕展覽品 01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榮文史工作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