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灣人逛大陸賞雅石
談黃蠟石鑑賞與收藏











〈圖/文〉臺灣雅石文史工作室陳南榮
一、前言
黃蠟石是被形容為色澤最亮麗的雅石,主要產於台灣的基隆河及中國廣東省英德市。
在1990年之前,臺商就將廣東英德的黃蠟石大量進口臺灣雅石市場。當時大陸黃蠟石的美姿在臺灣的石展顯現出它的媚力,讓臺灣愛石人士十分驚奇,當時剛入門的愛石人士,時常將廣東英德的黃蠟石誤認為基隆河的黃蠟石,筆者因深愛黃蠟石而有深入研究,將黃蠟石寫在拙著《臺灣雅石》黃蠟石篇。
其實臺灣的黃蠟石與廣東英德的黃蠟石兩者的地質結構與色澤有很大的區別。因此筆者曾經幾次到廣東省旅遊特地探究英德的黃蠟石,當時必須由臺灣飛澳門由拱北入關珠海再到廣州,或飛到香港由羅湖入關到深圳,探訪廣東奇石的市場路程很辛苦,但是也認識了廣東省中山、深圳的石友,他們提供了珍貴的廣東黃蠟石鑑賞與收藏的資料以分享兩岸石友。
二、黃蠟石名稱由來與歷史
臺灣北部基隆河出產的黃蠟石又稱油石,因質地似玉,溫潤而堅,顏色帶有黃色光澤而得名。臺灣基隆河黃蠟石黃褐色質地優異,硬度六至七度,觸感冰涼圓潤,造型變化奇特,深受臺灣愛石人士的喜愛。
臺灣基隆河黃蠟石的發現經過,大約是在民國六十八年〈1979〉,據說有兩位石友無意間在基隆河中,發現帶有黃褐色光澤的雅石,便請教於林岳宗先生;林先生把玩了一下,認為這基隆河石很像大陸英德的黃蠟石,他時常親自前往基隆河採集,然後再介紹给臺灣雅石同好共同玩賞,基隆河的黃蠟石才逐漸聲名遠播。」
中國古代黃蠟石稱為『英德石』、『英石』,因為產於廣東英德市才又被稱為『廣東英德黃蠟石』。
黃蠟石名稱由來與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也有關聯,黃色歷年來為中國人所喜愛,天地玄黃,黃色為正統色,另外,根據現代科學研究,黃色與人類是最協調的顏色之一,同時,黃蠟石中以黃色和白色為主,才被稱為『黃蠟石』。
廣東英德黃臘石的質地優美,造型變化大,自古以來具有悠久的開採和玩賞歷史,就是中國園林的名石之一,並被列為宋代皇家貢品,甚至可以玩賞自娛或製成盆景置於家中,也可以在庭院中堆砌成假山。
在北宋時期黃臘石就已被開發賞玩了,例如大文豪蘇東坡視作稀代之寶的『仇池石』就是黃臘石;詩人黃庭堅任象州太守時,得一塊黃臘石的佳品『雲溪石』,詠有「醉夢江湖一葉中」之詩句。
黃臘石具有“皺、瘦、漏、透”等特點,中國最早的一部記述雅石的專著宋代杜綰所撰《雲林石譜》將黃臘石的開採、賞玩詳細記載:『英州浛洸、湞陽縣之間,石產溪水中。有數種:一微青色,間有白脈籠絡;一微灰黑;一澆綠,各有峰巒,嵌空穿眼,宛轉相通,其質稍潤,扣之微有聲。一又一種色白,四面峰巒聳拔,多棱角,稍瑩徹,面面有光可鑒物扣之有聲。采人就水中度奇巧處鏨取之。此石處海外遼遠,賈人罕知之,然山谷以謂象州太守費萬金載歸,古亦然耳。頃年,東坡獲雙石,一綠一白,目為仇池。又鄉人王廊夫亦償攜數塊歸,高尺餘,或大或小,各有可觀,方知有數種,不獨白綠耳。』
到了明代林有麟《素園石譜》被公認為是迄今傳世最早、篇幅最宏偉的一本石譜紀錄,本書最大的特點是圖文並茂,也將黃臘石開採、賞玩的情況更詳細記載:『真陽、英德縣間石產溪…此石如銅,礦聲倒生,山嚴下以鋸取之,底平,起峰二三寸,亦可作几案奇玩,色黑潤者可愛。』
明代文震亨在《長物志》中記述:「英石,出英州,倒生岩下,以鋸取之,故底平起峰,高有及三尺及寸者。小齋之側,疊一小山,最為清貴,然道遠不易致。」
明代計成《園冶·選石》中也曾記載黃臘石「可置几案,亦可掇小景」。他介紹黃臘石的產地、顏色等大體與《雲林石譜》相同,但強調了黃臘石的作用“大者可置園圃,小者可置幾案,也可以點盆,也可以掇小盆景。
到了清朝陳吳子所著《花鏡》記載山水盆景製作用石「昆山白石或廣東英石」,充分肯定黃臘石為製作假山盆景之上乘材料。
清朝屈大均所著《廣東新語》提出了“大英石”和“小英石”兩個概念,其中還記載『將黃臘石運至“五羊城”壘為假山,宛若天成,真園林之瑋觀也。』
到了現代,2006年,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廣東英德黃蠟石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大陸其他地方也陸續發現質地優良的黃蠟石,尤其兩岸雅石市場與石展興盛,黃蠟石已成為海峽兩岸愛石者爭相收藏的石種。
三、黃蠟石的形成原因與成份
黃蠟石是矽化後的岩石,硬度為6至7度,質地非常的堅硬,很適合當雅石玩賞。
臺灣黃蠟石主要成分是矽化安山岩或砂岩,內含鐵、石英,其地質形成過程:『臺灣黃蠟石出露在基隆河流域的岩層,主要是中新世的地層。而中新世的年代是從二千三佰萬年前開始,至距今五佰萬年前結束。出露的地層分別為木山層、大寮層、石底層、南港層和五堵層,層內石英岩礦物因地質變動,而使破碎的石英滾入酸性的泥土中,因為受地質變動影響,長期受酸性物質的低溫溶蝕,與酸性土壤混合,特別是附近有地熱或火山等自然條件,其長期受酸性土壤和地熱火山溫度的雙重催化,又因河水中氧化鐵的沈澱,岩石表面上形成黃褐色的薄膜,再經水中滾動,使石頭產生如同打了蠟一般的光澤,就形成黃臘石使其表面產生蠟狀釉彩。由於這些地層的岩性特殊,再加上火山熱液和基隆河的作用,在基隆河中的岩塊,由於水中的鐵離子仍不斷析出沉澱在其表面,日積月累使得氧化鐵的薄膜愈厚愈堅實。此外,再加上不時的翻滾、研磨,岩塊表面才逐漸閃耀出,混雜有氧化鐵礦物和石英的褐黃色光澤,才孕育出奇妙的地形景,以及極富盛名的基隆河得的黃蠟石。』
廣東英德黃蠟石地質形成過程:『廣東英德市地處粵北山區西南部,岩溶地貌發育,裸露的石灰岩石山聳峙地面,風景奇麗。崩落下來的岩石,有的散佈地面,有的埋在土中,經過流水的溶蝕,年長日久,就風化成各種形態奇異,花紋錯雜的石塊。石英石塊經酸性土壤腐蝕後,呈現嵌空玲瓏之態,英石本色為白色,因為風化及富含雜質(如金屬礦物銅、鐵等)而出現多色澤,有黑色、青灰、灰黑、淺綠等色,常見黑色、青灰色,以黝黑如漆為佳,石塊常間雜白色方解石條紋。石質堅而脆,佳者扣之有金屬共鳴聲。石質大多枯澀,以略帶清潤者為貴。英石輪廓變化大,常見窺孔石眼,玲瓏宛轉。石表褶皺深密,是山石中“皺”表現最為突出的一種,有蔗渣、巢狀、大皺、小皺等形狀,精巧多姿。』
廣東英德市地岩溶地貌發育較好,山石較易溶蝕風代,形成嶙峋褶皺之狀;加上日照充分、雨水充沛,暴熱暴冷,山石易於崩落山谷中才形成珍貴的黃蠟石。
廣東英德黃蠟石採集方法,嚴格要求採集時必須保持石頭原貌,不經人為雕琢,不可有任何破損。小件採集,手工即可;中器的採集,適當用鐵筆撬,用鋼鋸割;大器的採集,才可動用現代化的工具進行操作。
四、黃蠟石的產地與種類
臺灣的黃蠟石主要產於北台灣境內,因為黃臘石的礦脈與金礦同源共生在瑞芳境內的九份、金瓜石、水南洞一帶山脈,產地分為以下四段:
1、基隆河段:猴洞大粗坑、魚坑、蘇厝、暖暖、八堵、七堵、六堵、五堵至汐止一帶所採的黃臘石。
2、雙溪段:牡丹溪、雙溪一帶所採的黃臘石。
3、南雅段:從半屏山至海邊以及鍊銅廠前公路下方此地所產,稱為海黃臘石。
4、水南洞段:由金瓜石新山里往下到水南洞台金公司廠房下方至陰陽海,此地所產的黃蠟石稱為陰陽海黃臘石。
臺灣黃蠟石觸感溫潤,造形色澤獨成一格,色彩豐富鮮豔,高雅而華麗;黃蠟石形狀奇特,或象動植物、人物,惟妙惟肖,非常有趣;其石質潤澤細膩,蠟質感強,手感細膩溫潤而且堅韌,實在是妙不可言,深受玩石者喜愛。臺灣黃蠟石的種類有黃色蠟石、白蠟石、黑蠟石、咖啡蠟石、花斑蠟石、虎斑蠟石、油皮(梨皮)蠟石、紅蠟石、綠豆青蠟石、和五彩蠟石…等,被形容為臺灣色澤最亮麗的雅石。
廣東黃蠟石主產區為英德市望埠鎮的英山,山上、山溝、水中都有,這是黃蠟石的源頭。此外,英東的青塘、白沙、大鎮等鎮,其中的沙口、雲嶺、波羅、九龍、明逕、岩背、西牛等鎮都出產黃蠟石。還有人把清遠、陽山等地的玩賞石也劃入黃蠟石的範疇。
目前的情況看,黃蠟石的開採主要在山上,可分為陽石、陰石兩種:陽石露於地表,具有瘦、皺的特點,可分為直紋石、橫紋石、大花石、小花石、疊石和雨點石等。 陰石埋於土中,具有漏、透的特點,其特點與太湖石類似。以灰黑色為多,間有白色,與靈壁石之成分,成因相同,石質堅硬,體態嶙峋,棱角縱橫,紋理細膩,具天然的丘壑皺,線條曲折多變。瘦、皺、漏、透固然是評價英石的標準,但體態豐滿、潤澤者也可成為欣賞佳品。按顏色分的話,可以分為紅色、黃色、白色、黑色四大色系。白色系是沒有經過其他礦物質滲入的,紅色系主要是氧化鐵成分的礦物質滲入。黃色系主要是含錳成分的礦物質滲入,黑色系主要是含鐵成分礦物質滲入。當然,對質地和顏色的劃分,各地有不同的標準不同。在質地上,除了以上四種,還有分油蠟、細蠟、蜜蠟、老蠟、新蠟、幼蠟等,在顏色上,有黃褐色、鐵銹色、綠色、土黃、雞油黃、蛋黃、橘黃、雞血紅、彩色、灰白色、淨白色、灰黑色、春色、紫羅蘭色等等。
五、黃蠟石的鑑賞與收藏要領
黃臘石有石英質、海綿質,岩層中,含有金銀銅鐵等金屬元素,所以,黃臘石表面會產生氧化、矽化等現象,玩賞越久越感覺古樸,這是玩黃臘石最迷人的地方。
黃蠟石鑑賞與收藏要領,必須依照黃蠟石的外觀特色為依據:
(1)依照黃蠟石的顏色:顏色有黑、灰黑、青灰、淺綠、紅、白、黃等,純黑色為佳品,紅色、彩色為稀有品,石筋分佈均勻、色澤清潤者為上品。
(2)依照黃蠟石的特點:瘦、皺、漏、透。瘦指體態嶙峋;皺指石表紋理深刻,棱角突顯;漏指滴漏流痕分佈適中有序;透指孔眼彼此相通。陰石表面圓潤光澤,多孔眼,側重“漏、透”。陽石表面多棱角、多皺折,少孔眼,側重“瘦、皺”。
(3)依照黃蠟石的品質:分為珍品、精品、合格品。具有“瘦、皺、漏、透”四大特點,且四面中看為珍品;具有“瘦、皺、漏、透”四大特點,且色澤純黑、純白、純黃或彩色的為精品;具有“瘦、皺、漏、透”四大特點之一的為合格品。
當地石農也認為質、形、色才是黃蠟石的鑑賞與收藏決定的因素,筆者依序說明:
第一要求質:黃蠟石的質地細膩程度、透光性及折射光線的柔和度,都是考慮其品級的重要指標。高品質的黃蠟石質地細膩,通體蠟質感很強,用強光手電筒照射時,透光性好,對光線的折射柔和,肉眼看不到晶體顆粒。
所以黃蠟石作為收藏,當然石質玉化度越高越好,對於收藏黃蠟石的質地結構緻密、質地細膩、透光性好,對光線的折射柔和,給人溫潤而親切的黃蠟石絕對是佳品,晶蠟次之,粗蠟較差。
第二要求色:黃蠟石的色澤,可以分為紅色、黃色、白色、黑色四大色系,以色重純黃為貴。正如清代梁九圖《談石》中所說,『臘石最貴者色,色重純黃,否則無當也』。所以黃蠟石要收藏色彩高雅華麗,石質潤澤細膩,蠟質感強,顯示出油脂或樹脂光澤者。尤其是質凍色黃,黃中透紅或多色相透,加上大自然變化而形成的形態,就會增加黃蠟石的收藏價值。
收藏家在賞玩黃蠟石時,多以吉祥的顏色為選擇,例如黃蠟石寓為財富、光明,紅黃蠟石寓為吉利好運、榮華富貴、鴻運當頭,所以黃蠟石的色彩以鮮豔多彩者為上品。
第三要求形:黃蠟石的形狀奇特多樣,可直接用作風景石表現,因此選擇一個形狀別緻,且紋路細而具有獨特風韻的黃蠟石,價值肯定不菲。此外還要看石上有無髒點、石筋、蘿蔔絲,有無裂紋缺口和打磨造假等現象。
黃蠟石的形狀奇特多樣,各種形狀都有它的精妙之處,但是從收藏投資的角度來看,吉祥物是最好的,有的很像動物、人物,花果等形象。若形象唯妙唯肖,展現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能令人歎為觀止者為佳品。
黃蠟石的形態若以山水景石來表達,其型態變化包羅萬千,呈現一石一世界的雅趣,更表達大自然的神奇,再配上合適的檯座或水盤表現,才是最佳藏品。
六、結論:
目前黃蠟石在各地奇石市場的價位算合理,值得兩岸石友共同推廣的石種。
黃蠟石是雅石色澤最亮麗的石種,它的石肌佈滿窪洞,凹凸有緻,具有中國的傳統賞石觀:皺、瘦、漏、醜、秀、奇、濕、潤、密、透、凝、膩等美石的特點。
黃臘石含有金銀銅鐵等金屬元素,所以,臘石表面會產生氧化、矽化等現象,玩賞越久,會感覺越古樸,這是玩黃臘石最迷人的地方。
黃蠟石可以表達象形石和意象石,也可以表達峻嶺、斷崖、絕壁、海島等山水景觀,但是玩賞山水景石要講究輪廓或石面顯現的石紋線條,應該要有動感才能產生「靜中有動」的意境,因此雅石的幽雅氣質與搭配物件(如小塔、人物、小橋、船、動物等)會直接影響山水景石的格調甚大,使用時不可不慎。
筆者認為收藏雅石不只是收藏一種眼光,而且是收藏一種生命的雅趣。因此,缺乏生命力的雅石必然難以激發起人的審美情趣,我們與石對話,就是要從雅石的靈氣中去感悟審美境界與生命的價值,甚至創造生命的奇蹟。
雅石雖然是無生命,但是您若能找到一顆收千里山水於咫寸的雅石之中,就會無形中展現一股無限的生命力,賞石不僅可以從中靜觀其變化,獲得心靈上美感的愉悅,更可以啟發對藝術的潛能與領悟人生哲理,獲得內心安定的力量,忘卻生活中一切的塵慮和煩惱。
參考書目
1、臺灣雅石文史工作室http://tw.myblog.yahoo.com/jw!_Ktn5HGUHxtvtLs1q7Ty
2、《造化天地之神奇》
http://tw.myblog.yahoo.com/jw!znNODq2CER65xDzuqhpB/article?mid=1086基隆市文化中心發行 3、《臺灣雅石》陳南榮編著,〈石之藝術〉1995
4、《說石》桑行之等編,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3
5、http://xn--baike-1b2jj29kba377e.baidu.com/view/188262.htm
6、《英石簡介》廣東英德市人民政府網
※感謝大陸與臺灣提供珍貴資料的石友!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