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八事件的起因:
民國36年2月27日晚間7點多,台灣專賣局與警察大隊派赴市場查緝私售香菸之警員,於南京西路天馬茶房前以槍毆傷私煙販林江邁(女),並於迪化街開槍擊斃圍觀市民陳文溪,開始了影響台灣深遠二二八事件。
因此歷史需要還原真相,才能真正撫平二二八事件受難者及家屬受創的心靈與傷口,臺灣才能實現真正的公義與和平!
文字引述自〈秋惠文庫〉
《風起雲湧二二八─雲林記事》新書發表 作者驚覺 祖父為罹難者收屍
2012-02-25 01:05 中國時報 【周麗蘭/雲林報導】
▲中興大學歷 史 博士班研究生楊欽堯田野調查撰寫《風起雲湧二二八-雲林記事》昨新書發表。(周麗蘭攝)
二二八事件今年六十五周年紀念,雲林縣府文化處昨發表北港鎮民、中興大學歷史博士班研究生楊欽堯田野調查撰寫的《風起雲湧二二八─雲林記事》一書,以此書撫慰二二八家屬的傷痛。
台大歷史研究所畢業的楊欽堯,對於二二八學術廣泛涉獵,舉凡檔案、口述歷史、回憶錄都看,未料在《嘉雲平野二二八》一書讀到祖父楊溪為二二八罹難者收屍的敘述,驚覺自己與二二八事件無法切割的巧合。
他說,自己完全不知祖父冒著生命危險做過這件事,更不知鄉土前賢的行誼,令他愧對自己身為歷史系博士生的身分,決定撰寫文化處委託的這本書。
楊欽堯調查指出,當年國軍抵達中部以鎮壓方式圍剿,虎尾、斗六、北港都發生抗爭,甚至台中、南投民眾也加入圍攻虎尾機場,迫使國軍逃至古坑鄉坪頂後,被林內鄉仕紳出面講和而集中保護於神社。
斗六市具有巴洛克特色的太平老街、圓環一帶也曾是街頭槍戰地點,彈孔至今仍清晰留在牆面上;斗六車站前也曾是公開槍決的的執行地點,雲林各地的抵抗就從斗六地區的菁英展開。
楊欽堯表示,撰寫此書的感觸是台灣步入民主的路上,是由許多人遭受痛苦甚至犧牲性命所換取,不應視為理所當然。
※分享馬英九總統facebook
政府推動二二八事件平反工作共分三個階段,第一步是進行二二八事件的調查與出版報告以及建碑工作,同時政府認錯、道歉;第二步是推動「二二八事件處理及賠償條例」立法工作,這是我在法務部長任內推動的工作,民國84年立法完成後,成立二二八基金會,開始辦理賠償工作,至民國99年已完全結束。同時,將2月28日訂定為紀念日,放假一天,並辦理恢復受難者名譽的工作;第三個階段就是成立國家級二二八紀念館,在去年今天落成後,為台灣社會提供紀念亡者、撫慰家屬、以及人權教育的功能。
我從第一個階段就參與⋯⋯工作,一直到現在,前後長達20年。就是因為與受難者與家屬接觸多,瞭解他們失去至愛親人那種數十年刻骨銘心的痛苦與悲憤,絕對不是政府認錯、道歉、賠償可以化解。這些工作都是必要的,但還需要繼續發掘真相、還原歷史,並防範類似事件的重演。所以我在二月24日參觀台北市二二八紀念館舉辦的「二二八事件司法人員受難者特展」時就說過,面對二二八事件,關鍵是我們的態度,能不能做到「面對歷史,就事論事;面對家屬,將心比心」。因為「歷史的錯誤或可原諒,歷史的教訓不能遺忘」
在去年七月「戒嚴時期政治受難者紀念追思儀式」上,我將政治受難者黃溫恭先生的家書歸還家屬。當時,我也要求行政院研考會及檔案管理局清查國家檔案,將類似文書儘量歸還家屬。清查檔案的工作已於去年11月完成,共清查約800萬頁國家檔案,查得可返還的私人文書776頁,涉及當事人287人,有6位是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審查認定的受難者。今天,除了將4個家庭的受難者私人文書返還家屬之外,我也頒發了9個家庭共17份回復名譽證書。
二二八國家紀念館銘記了一段發人深省的話:「歷史曾經幽暗難明,恐懼亦曾深深籠罩,但民主為光源,照進塵封的檔案,揭露真相,銘刻歷史」。今天,我們紀念二二八事件六十五週年,最重要的意義莫過於彰顯「人權治國」的理念。希望我們攜手同心,相互扶持,透過我們這一代的努力,讓上一代的損失,成為下一代的資產。
德國人在二戰之後,在學校、教會、社區開始推動針對納粹暴行的檢討工作,並創造了一個26個字母的字vergangenheitsbewaeltigung(大意是:痛定思痛、認錯改過、從新出發)。臺灣解嚴之後,政府就二二八事件與白色恐怖時期的冤案、假案、錯案進行平反,展現了轉型正義與反省能力的格局。世界上只有實施民主、保障人權的國家才會如此做,也才會做成功。這是臺灣人民值得驕傲之處。但是我們的工作尚未結束,還需要大家繼續努力,邁向「人權治國」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