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戀雲林溪打開斗六門
古早斗六的五分車。
斗六的五分車在日本時代至民國六十年代經過雲林溪。
五分仔車:日據時代到光復初期斗六有五分仔車站;車站在斗六火車站前右邊,和斗六糖廠門口的大崙車站。台糖五分仔車屬於「輕便鐵道」,載客的火車都稱為「五分仔車」,閩南話的「五分」,是大概一半的意思,早年的鄉村,沒有精準測量的儀器設備,就根據簡易的目測,籠統的將小一號的台糖「小火車」,稱為「五分仔車」;另有一種說法,認為台糖「小火車」的軌距,為歐美國家寬軌距一四三五公釐的一半,因而稱為「五分仔車」。
台灣糖業與本省鐵道有著不可分的關係,早在荷蘭佔領台灣時就下令以種植甘蔗為主,日據時代更以台車和鐵道做運輸,光復初期的台灣,台糖的外銷收入佔整個國家收入的百分之八十。而糖業更是早期牽動斗六市民經濟命脈的產業,種甘蔗是當時最重要的農作物,其斗六五分車也是當時市民最重要的交通工具。
五分仔車興建是為了載運甘蔗,但是在日據時期及光復初期公路運輸不像今日這麼發達,因此五分仔車也肩負起載運旅客的任務。民國四、五十年代,許多學生都是搭乘這種火車到斗六或到虎尾上學。台糖五分仔車曾在斗六發展史上扮演重要角色的,帶給很多人甜美的童年滋味,隨著時代的變遷,台糖五分仔車已退出歷史舞台,更是這老一代市民成長的共同記憶,。
到了民國六十年以後機車業發達,摩托車、機器三輪車逐漸取代老式的交通工具。斗六市現今交通便利,匯集了縱貫鐵路、台三線(北通林內、竹山、南投,並經彰雲、南雲二大橋與彰化、南投兩縣相接,南達嘉義縣梅山)、台一甲線(聯絡斗南、莿桐,並與中山高速公路斗南及西螺交流道連接)、中二高(經過本市東邊,於石榴工業區附近設有交流道)、及東西向快速道路(東起於本市,西至台西,並在溝壩里設置交流道,),距中山高斗南交流道也很近,使全市交通成輻射狀分布,四通八達;並有台汽、台西、及日統客運等,而且幾乎家家有自用汽車、機車代步。
〈圖/文陳南榮民國九十五年發表於斗六市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榮文史工作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