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攝於陳仁德石頭館


 


嘉義地區雕刻石猴已有六十多年歷史,嘉義山區的台灣獼猴蹤跡以及八掌溪的貝類、海膽化石,這些大自然的條件配合靈眼慧心巧手的藝術家技藝,終於孕育造就具有鄉土風味的嘉義石猴雕刻。


說起嘉義石猴雕刻的歷史淵源,必須從「龍師-詹龍」說起,他首先把嘉義的溪石、化石帶入雕刻的藝術殿堂,開創嘉義石雕風氣,嘉義的石猴雕刻創作者中,到現在許多創作者都可尊稱詹龍師父。


詹龍從小生長於嘉義市南門打石街,打石街打的是墓碑,雖然家裡經營青草店,但在環境的耳濡目染之下,二十歲時詹龍就加入打造墓碑的行列。但是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詹龍被日本政府徵召到海南島充當軍伕,大戰結束後,詹龍滯留在海南島,身無分文,不能返台,在此期間,曾接觸到汕頭一位建造寺廟龍柱的師傅,跟著他學習雕龍柱,加深石雕創作的基礎。


回到故鄉嘉義後,詹龍先是上山當採石工,也曾雕刻寺廟龍柱,後來回到打石街開設墓碑店,但生意冷清,只維持了三年之久。一直到四十多歲,他才決定全心投入石雕。例如紀念人像、石猴、觀音佛像,無所不雕,而最受歡迎則屬於石猴雕刻。


詹龍在阿里山當採石的歲月裡,常常觀察成群的台灣獼猴在溪澗林邊嬉戲,猴子的活潑俏皮、母猴帶小猴的親情體態,深深吸引他,於是閒暇之間,隨手撿來石頭,把猴子的生態化做永恆的石雕藝術。


詹龍石雕的輝煌時期大約從民國六十二年起,由於大量採用嘉義地區溪流盛產的貝類化石做為雕刻石材,加上雕工出神入化,受到日本人的喜愛,透過民藝店大部分轉售到海外,幾乎供不應求。雖然其作品熱賣,但大部分的利潤都進了中間骨董商的口袋,因此詹龍即使走過輝煌年代,依舊兩袖清風,一生都寄人籬下,買不起房子,他曾自嘲「一生刻猴三千件,骨董店賺錢開車買大樓,我到老也是〝稅厝站〞」。


詹龍於民國七十九年病逝,生前他對自己一生鍾情猴雕的註解是「我生於台灣嘉義,用八掌溪的石頭雕刻阿里山的台灣瀰猴,留給台灣子孫做紀念」。「嘉義龍師,雕猴第一」是石雕界流傳至今的一句話,它不曾因為「龍師」的離世而改變。十幾年來已孕育出幾十位石猴名雕刻師為嘉義地區創造奇蹟。


 


資料參考:嘉義市文化局網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榮文史工作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