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地區的客家村庄都有「敬字亭」,其年代有多久有待考據。「敬字亭」又稱「聖字亭」,在每個客家村落都有重要建築,代表客家人「崇儒敬聖」觀念,也教育下一代尊重「字」、培養「惜字」價值觀。客家人相信唯有念書是晉升的管道,父母親鼓勵孩子讀書,敬字亭成為保佑當地居民的象徵建築。客家人的「崇儒敬聖」,崇尚文風,「勤耕雨讀」的觀念,因此尊重讀書人用過、寫過的字,不能隨便亂丟、不能丟在骯髒的地方,還有專門蒐集丟掉紙的「集字簍」,再集中拿到「敬字亭」焚燒,代表對「字」的尊重。
早期敬字亭,焚燒後的紙灰,會舉行「放生紙灰」儀式,一定放到活水內,隨河流漂走,且不能踩踏,否則書會念不好;有些地方的敬字亭,每年農曆正月初九的天公生,舉行「迎聖蹟」活動,將敬字亭的紙灰放生。建築物傳承時代精神,後代從中思考老祖宗的文物道理,生活中發現傳統習俗文物的價值觀。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