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珊瑚化石欣賞。
化石的形成過程是生物死亡後的遺體或是生活過程留下來的活動痕跡(例如:爬痕),能被當時的泥沙掩埋起來。 在隨後的歲月中,生物遺體中的有機質分解殆盡,堅硬的部分如外殼、骨骼、枝葉等與包圍在周圍的沉積物一起經過石化變成了石頭,而原來的形態、結構依然保留著,就可以形成化石。
珊瑚也是一樣要經過石化過程才能成為珊瑚化石;珊瑚化石是台灣玩賞化石人士的最愛,因為質地厚重,數量有限,尋找不易。大部分都是被水泥廠做成水泥出售建屋蓋大樓。
台湾的珊瑚化石出土纪錄,其實十分豐富,从北到南都曾發现珊瑚化石,例如:關西赤嵙山.苗栗通霄層及南港層、台南左鎮古亭坑層、高雄半屏山.大崗山石灰岩層、恒春四溝層以及绿島、蘭嶼等地,地質年代介於上新世至全新世之間,距今大約160萬年前。
#(珊瑚化石標本採集自大崗山石水泥廠)
(攝於台灣雅石文史工作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榮文史工作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