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收藏臺灣早期碗盤的動機。
因為小時候我家在林內火車站前開餐廳,名字叫做『福州小吃部』,以福州菜聞名林內、斗六地區,從民國四十五年到民國七十年,共有二十五年的歷史,所以我從小就特別喜歡收集臺灣早期碗盤。
二、我收藏的臺灣早期碗盤已有二十多年,臺灣早期碗盤是指民國六十年〈1971〉之前出現在臺灣的碗盤,包括明清時期日治時代、臺灣光復初期至民國五十年代,凡是本地出產或外地進口的碗盤,大多數是純手工繪製,所以我收藏的臺灣早期碗盤的來源:
1、臺灣早期先民從大陸帶來或在臺灣製造的清代素燒澀圈碗盤、青花碗盤、彩繪碗盤等。
2、日治時代的青花碗盤、彩繪碗盤,大多數是當時日本進口或日本陶瓷藝匠師在臺灣製造的碗盤。
3、臺灣光復初期至後期的臺灣古早碗盤,大多數是留在臺灣的陶瓷藝匠師的製品,以臺灣北部『胭脂紅』為當時最大特色。
※「胭脂紅」是台灣著名的瓷器碗盤製造地臺灣北部和鶯歌,早期常使用的釉色,以淺顯透明的粉紅色調,在土坯上繪製層次感,因其呈現的粉紅色調,色彩猶如仕女塗抹朱唇的胭脂,因而被稱為「胭脂紅」。
臺灣古早碗盤彩繪圖騰一律純手工繪製,由臺灣早期所使用的碗盤造型、圖案的背後,都與我們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也代表著臺灣器瓷製造的轉變與歷史,其間經歷明、清、日治、臺灣光復後等時期,尤其臺灣光復後的幾年,由於日本、大陸的貿易往來中斷,一向依賴日本、大陸進口的民生碗盤,面臨嚴重短缺,當時南投、鶯歌、北投、魚池等地,引用臺灣本土的師傅的技術,為臺灣碗盤業開啟一片富有臺灣特色的遠景,由1940至1970年代碗盤的圖騰就可看出端倪。
(攝於臺灣雅石文史工作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榮文史工作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