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戀雲林溪打開斗六門
雲林溪的前世今生30
斗六門古老磚頭欣賞。
有興趣地方文史的朋友,一定很喜歡翻閱清代時期的台灣歷史文献叢書,因為當時沒有照片只好由文獻的內涵,再去做實際的田野調查紀錄,可能會讓您發現預料不到的歷史真相?例如清代光緒二十年(1894)倪贊元篡輯《雲林縣採訪冊》。書內記載雲林古城,生活習俗,漢俗和番社,山川水利,人物事蹟,廟宇等資料。
雲林縣古城在那裡?光緒13年至19年在林圯埔(竹山)叫做前山第一城,光緒19年因為清水溪濁水溪時常氾濫,雲林縣城遷至斗六門,光緒20年完成夯土城分東西南北門,周圍一千一百丈(大約四千公尺)中心點可能在清代的斗六大街,(俗稱街頭媽祖間,街尾觀音亭。)也有可能是現在土地公廟附近。城頂街.雲林溪還在,鎮東.鎮西.鎮南.鎮北地名至今也都還存在。
光緒二十一年(1895)日軍由樹仔腳.紅竹口.北門攻入斗六門,根據《雲林縣革命史》記載當時雲林古城應該還存在,後來日據時代廢了雲林改為台南州斗六郡,雲林古城也沒了,但是那些城磚跑去那裡?根據田野調查結果,幾十年來斗六市的老古厝改建成公寓或販厝,挖出許多清代的老地磚,清代和日據時代斗六磚窯廠並不多,這些老城磚有可能被搬去做古厝的地基磚或壁磚?
(攝於臺灣雅石文史工作室)
《攝於斗六市大同路和林頭番仔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榮文史工作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