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斗六門受天宮的石柱與石獅?
斗六門清代道光二十八年的石柱。
有人認為這根石柱可能是古早受天宮的石柱,由這些柱文可以證明斗六門的歷史在康熙、乾隆時期是屬於諸羅縣,因平定林爽文事件有功、道光年間已改為『嘉義縣斗六門』比雲林縣出現的歷史還久。
斗六門清代經過清乾隆52年林爽文與道光12年張丙事件之後,社會治安變成很不好,為了安境保民,斗六門設縣丞於是斗六門縣丞姚鴻道光25年立石碑於斗六福德宮前告示《禁藉差擄搶事件碑》,並施清庄聯保組織辦法,道光28年〈1848〉六月立《清庄聯團會銜碑文》該石柱可能是碑文前的石柱,由對聯推測應該有兩支以上,該石柱是斗六門在歷史上很重要的文物,建議有關單位緊急保護。
(攝於行啟記念館左側空地的圍牆)
探討斗六圓環。
清代受天宮位於現在的水利大樓,清代斗六門沒有圓環,可能是受天宮的廟埕,所以斗六大街的俗語:街頭媽祖間,街尾觀音亭。
1906年發生大地震,斗六大街房子東倒西歪,現在的斗六市圓環是日本時代才開始蓋,有待拿出當時的斗六都市設計圖和老照片就知道答案了。
#經過查資料斗六市太平路是昭和二年(1927年)按照原來的市街改正中,拆除南面民宅的一部分,加以括寬並截彎取直,形成目前的太平老街。斗六圓環也是那時候看到圓形的圖案。
斗六圓環形成時第一座電影院叫做世界座,後來改為國際戲院,小時候最喜歡到圓環玩,有一座圓形噴水池可以釣小苦鱤魚,趴在電影院大門挖洞看電影。還看到受天宮拆下的石柱.石珠等廟的石材就放在國際戲院旁的空地。腦袋裡滿滿的童年回憶。
#資料參考:  斗六市志城鄉發展。
#永福寺停車場旁有一堆石柱和斗六門橋碑基座,是否有受天宮石柱殘留?至今沒人去探討?永福寺的石獅是受天宮的石獅?老照片會說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南榮文史工作室 的頭像
    南榮文史工作室

    臺灣雅石文史工作室

    南榮文史工作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