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花紋碗盤
青花又稱白地青花瓷器,它是用含氧化鈷的鈷礦為原料,在陶瓷坯體上描繪紋飾,再罩上一層透明釉,經高溫還原焰一次燒成。鈷料燒成後呈藍色,具有著色力強、發色鮮豔、燒成率高、呈色穩定的特點。
目前發現最早的青花瓷標本是唐代的;成熟的青花瓷器出現在元代;明代青花成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時發展到了鼎峰。明清時期,還創燒了青花紅彩、孔雀綠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紅彩、黃地青花、哥釉青花等品種。
在臺灣早期青花瓷器碗盤中,偶而會出現大小尺寸不同的青花花紋碗盤,有專家認為是臺灣本土出產的文物,也有專家認為是大陸出產的文物,到底真相如何值得探討。至於是臺灣本土出產的文物,或是大陸出產的文物呢?
筆者根據連橫的《臺灣通史》中的記載:「鄭氏之時,咨議參軍陳永華教民燒瓦,瓦色皆赤,然臺灣製陶之工尚未大興,盤、盂、杯、碗之屬多來自漳、泉,其佳者則由景德鎮,唯磚、瓦乃自給爾。」
由上述史料得知鄭成功的參軍陳永華曾教民燒瓦,盤、盂、杯、碗之屬多來自漳、泉,應該就有答案了!

{###_a94082a/32764/1426593055.jpg_###}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榮文史工作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