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箸」是台灣話的「筷子」,箸籠就是筷子筒,將用過的筷子洗淨後,存放在筷筒裡風乾,是台灣飲食生活必備之物。早期的箸籠,通常是由陶瓷或磚胎燒製而成,可擺放在飯桌上面或懸掛在牆壁上,箸籠的底端鑽有小孔,主要是用作排水和通風,避免筷子潮溼發霉。箸籠雖然是用來裝筷子的器具,不過箸籠的大小以及上面的圖案卻大有玄機,有牡丹圖樣的象徵富貴吉祥,有神明圖樣的代表對神明的崇敬。
早期的箸籠通常是由陶瓷或磚胎燒製而成,可擺放在飯桌上面或懸掛在牆壁上。箸籠的底端鑽有小孔,主要是用作排水和通風,避免筷子潮溼發霉,清朝時期民眾從大陸移民到台灣來,也將箸籠帶過來,台灣的民眾才開始使用箸籠,而從箸籠的材質、大小以及上面的圖案,也能看出擁有箸籠的家庭階級之分。
來自鶯歌、苗栗、大甲、沙鹿、南投及台南等地出產的作品,這些純手工捏製的箸籠,件件完整且記憶著該戶人家情感的痕跡,代表了早期的飲食生活文化。
箸籠的圖案也大有玄機,像有的箸籠上面直接畫上神明的圖案,代表對神明的尊敬,有的以鹿作為圖案主題,象徵食祿,上頭的圖案如果是「牡丹」,則有富貴吉祥的意義,「竹子」代表步步高昇,「蝙蝠」象徵福在眼前。
隨著時代進步,現代人使用的箸籠材質大多為鋁或塑膠,這些從清朝到民國、材質圖案不同的箸籠也象徵著時代演進以及社會的變遷。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