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漏圖片取自陳信雄《臺灣陶瓷》清季臺灣窯。


糖漏是臺灣清朝土法製糖的重要容器,形狀呈圓錐形漏斗狀,口大底尖,口緣有闊邊,便於提取,最下方有一圓孔。全為橙色素燒泥質陶,不夾砂也不上釉,以手拉胚成形。最早記載在康熙56年〈1717〉周鐘瑄撰《諸羅縣志》,到了康熙六十一年〈1722〉黃叔璥著《臺海使槎錄》記載更詳細。
                             



       



      



      



      




            糖漏殘片







文獻記載,荷人據台時大力推廣種蔗。2、清彩色「番俗圖考」中繪有製糖草寮、器具、牛隻及人員等情景。3、資料顯示,蔦松文化遺址中出土不少糖漏,例如麻豆的西寮遺址是。卻在斗六市出土是很驚人的消息!可惜又快要被埋掉了!農業首都在雲林縣很諷刺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榮文史工作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