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媽祖神像攝於福建湄洲  


      


              媽祖神像攝於福建湄洲
                                  


                                                                    臺灣媽祖神像
                                 


                                                       文革被保留的媽祖神像
                                 


                                                             臺灣媽祖神像

                                 


                                                               臺灣媽祖神像

                                


                                                          臺灣媽祖神像

                                 


                                                           臺灣媽祖神像

                                


                                                                     大陸雕刻藝術品
                                 


                         湄洲媽祖神像


相傳媽祖姓林,名默,又稱默娘,出生於宋太祖建隆元年(或曰五代末年)福建省泉州府莆田縣湄洲島(宋太宗年間改為興化軍),一出生則不哭不鬧,因而取名為默,小名默娘。


從南宋到清代,絕大多數史料公認天妃姓林,生於湄州嶼,自幼有異能。自北宋開始神格化,被稱為媽祖(當地人對女性祖先的尊稱),並受人建廟膜拜,復經宋高宗封為靈 惠 夫人,成為朝廷承認的神祇。媽祖信仰自福建傳播到浙江、廣東等沿海省份,並向台灣、琉球、日本、東南亞(如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越南)等地傳布,天津、上海、南京以及山東、遼寧沿海均有天后宮或媽祖廟分布。


在臺灣媽祖信仰是最普遍的民間信仰之一。由明清時代漢人移民自中國東南沿海地區渡臺海而來,臺灣海上活動頻繁歷經台灣荷西時期的東亞貿易活動及明鄭王朝的武裝海商集團,因此媽祖成為臺灣人最普遍信仰的神明之一。


大陸在文化大革命時期,媽祖信仰遭到嚴重的打擊,許多宮廟和神像被毀。譬如媽祖信仰發源地湄州島上的廟宇和相關文物,就在文革中被摧毀殆盡,包含分身大媽。只有少數廟宇如莆田文峰宮,在文革時將媽祖神像藏於郊區的古井中,保住了神像。泉州天后宮則是因為曾被當作工廠使用,因此躲過被摧毀的命運。改革開放後民間信仰逐漸恢復、加上兩岸交流和統戰因素,媽祖信仰重新活絡。又因為媽祖信仰中獨特的「進香、刈火」習俗,台灣各媽祖廟為求增加本身與祖廟的連結,紛紛前往湄州捐獻資金興建宮殿或牌樓等建物,使湄州島上的媽祖宗教建築迅速增加。《參考維基百科網路資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榮文史工作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