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早期的飯碗在裝窯的時候需要疊起來燒,才能節省空間。可是釉藥在高溫的時候會熔化,把兩個疊在一起的碗盤沾黏在一起。出窯後,兩為環狀的「疊燒圈」,它的大小剛好可以在上面再疊一個碗。這樣燒出來的碗就好看多了。相對於前面那種碗被稱為「粗碗」,這種環狀疊燒圈的產品便被稱為「細碗」了。



       


臺灣碗盤以前在疊燒時通常都是四、五個裝疊在一起。這時,最上面那個碗心就不必刮出疊燒圈,而可以滿釉了,這種碗被稱為細碗中的「細碗」,數量當然少得多,價錢也賣得比較高了。後來的碗都改為每個碗都使用一個匣缽裝窯,從此以後,窯場生產的都是這種「細碗」,再也沒有疊燒圈了。
         


本次展出的收藏品是最佳研究臺灣瓷器的教材,可以認識豐富多樣的臺灣古早瓷器之美,見識台灣的瓷器的魅力,歡迎有興趣的民眾前往參觀。


 


展覽日期:1001223日至101426


展覽地點: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藝術中心


展出單位:臺灣雅石文史工作室 陳南榮 老師


主辦單位: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藝術中心



 


參考書目:


1、鶯歌陶瓷史徐文琴 周義雄合著


2、阿嬤的回仔(思想起) 陳新上


3、台灣民間藝術 席德進


4、台灣早期民藝 劉文三


5、臺灣之回仔 方樑生


6、臺灣碟盤藝術 簡榮聰


7、臺灣老碗盤 陳德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榮文史工作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