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井嶼位於桶盤嶼的西南方約一海里處,與馬公市的距離約為七海里。
是澎湖群島島嶼之一,是澎湖群島的第七大島,舊稱為船篷嶼、檯嶼。
有關虎井嶼名稱的由來眾說紛紜,有一說是曾有小孩不幸摔落島上的大井之中而死,居民就認為此井危險的像隻老虎一般,為了提醒民眾注意,就以虎井為島名。另外一個說法是,在島的東南側曾經有一隻老虎躲在一個乾涸的洞穴裡,因而名為「虎井」。
虎井嶼觀音像虎井從港口分為東山、西山兩個地區,東山現今仍為軍事管制區,不對外開放,虎井絕大部份的觀光景點都位在西山。在西山只有一條主要道路。沿著西山的道路往上走,該路的左手邊就可見玄武岩柱的景觀。
虎井西山玄武岩經過道路鋪設的影響,就柱狀節理已不太明顯,然東山因軍事管制仍保留相當完整且巨大及明顯的柱狀節理玄武岩,不過因為風化影響偶有巨石掉落情形, 武岩應為單獨噴發出地面時,缺乏整體或其他岩石的支持或是附近地質已被侵蝕,導致岩柱體約有二層樓的高度,一個倒U字型插入地表之中,堪稱一絕。
虎井沉城澎湖古八景其中之一的「虎井澄淵」,在天氣晴朗且大退潮的時候,從虎井嶼東山的海岸往海底望可以看見類似城牆建物的影像在海中若隱若現。在澎湖縣誌和台灣通史都有記載著有關於這個海底城牆的故事。 參考資料 1.^ 安倍明義,《台灣地名研究》,1987年,台北,武陵出版社。 2维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8%99%8E%E4%BA%95%E5%B6%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