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壹)、前言:


澎湖四面環海,海岸線十分發達,具有豐富的海洋資源和玄武岩的崢嶸奇觀,是一處風光旖旎的旅遊名勝。最值得一提的是澎湖特產文石,全世界只有兩處盛產文石的地方,一處是澎湖;另一處是義大利的西西里島。因為澎湖文石質地圓潤細膩、紋路自然,富有變化,圖案優美、色澤鮮艷,品質公認世界第一,因此文石可說是澎湖之寶,它讓澎湖馳名國際,可是到過澎湖旅遊的民眾,時常買回家的文石,大部份卻是義大利西西里島的舶來品,因此特別介紹如下:


【貳】、傳說故事:


澎湖文石自古以來,就有兩則傳說,據說上古時代女媧補天之後,手上剩下許多彩石,順手撒落在澎湖群島,就形成今天亮麗的文石;另一傳說是八仙過海的時候,呂洞賓與李鐵拐在望安、島天臺山下棋,兩人因某事爭執,李鐵拐拿起鐵拐一掃打翻棋盤,棋子散落大海,便成為五彩繽紛的文石。


參)、歷史:


澎湖開採文石的歷史,已近百年之久,早期只在宮廷中流行,官方派人到澎湖採掘,乾隆三十二年,在澎湖創建第一首,以文石之名的學府,名叫做「文石書院」。有期望學子們猶如文石文雅燦爛,如今書院依然存在著任人憑弔,到了日據時代及臺灣光復初期,才盛極一時普及民間,後來因礦源漸少,品質特優的文石,大多落入收藏家手中。。


(肆)、形成過程:


以上兩種傳說不管是真、是假?由鄉土故事,可意味人們對文石的喜愛程度了,其實根據地質調查研究結果,文石的形成原因,是幾百萬年前,因為劇烈的火山運動,地下的岩漿噴出地表時,壓力急驟下降,造成岩漿的氣體,快速因膨脹,逸散在岩塊上,留下千瘡百孔的氣泡洞,在收縮泠卻中,經過溶解、沉積、結晶等過程,逐漸在玄武岩的空隙,形成柱狀節理和礦物結晶,這些礦物結晶,就是眾人皆知的文石。而在空隙中形成葡萄狀的圓形顆粒,就叫做「文石眼」。所謂「眼」就是琢磨出同心圓狀的花紋者,「文石眼」在文石整塊石頭而言,常有劃龍點睛之妙,因為有眼的文石常視為上等品。


(伍)、成份與種類:


澎湖文石是玄武岩氣孔中的次生礦物,它的成分以碳酸鹽類為主,由方解石、石英、菱鐵礦、霰石、蛋白石、氧化鐵等組成,文石比重3、硬度34度之間,顏色以紅、白、黃、紫、淡褐等色為主,而數色混合斑紋,也是常見的色澤。


※依產地的特色文石可分為三大類型:


一、海岸文石:主要產於海崖下的海蝕平台,文石大部份附著於玄武岩,有些則脫落於礫石灘上,以將軍、澳港、望安、天台、通樑、外垵、後寮等地的海蝕平台出現最多。


二、海底文石:是指產於澎湖海潮線以下的文石,必須靠潛水技巧打撈採集,此類文石質地堅硬,是雕刻最佳材料。


三、海崖上的文石:是指玄武岩與海崖柱狀玄武岩接觸的岩石中的文石,產於望安、風櫃、後寮等地,此類文石質地粗糙,不利於雕刻,石表上也多呈葡萄狀和杏仁狀石眼,大都以雅石、奇石玩賞。


 


由於文石形成的時間和成份不同,因此每一個文石的紋路往往大異其趣,若依文石的色澤、紋路分類,大約可分六種以供讀者參考:


第一種、是顏色特別深邃的優美文石,如深褐色、墨綠色等,硬度高、花紋變化多、具有同心眼結構,這一種文石多產於望安、將軍兩島。


第二種、顏色呈綠色、乳白色,花紋多變化,具有同心眼,產於通樑、望安、東垵等地。


第三種、是呈金黃色、黃色、夾雜有白色花紋,質地較易破碎,屬於中等文石,產於西嶼一帶。


第四種、是乳白色、黃色、淡黃色、花紋少、質地差、易破碎,產於鬆軟的有孔質的玄武岩之中。


第五種、是產於風櫃一帶的大塊文石,顏色多為深黃色淡、黃色,質地粗糙,不易破碎。


第六種、是產於玄武岩隙縫或節理中的片狀文石,花紋多、質地差,只能利用庭園造景之用。


(陸)、選擇與欣賞要領:


由以上六種文石來看,選擇與欣賞文石的好壞,必須選擇顏色深、質地細緻、硬度高、有墨綠色、花紋亮麗、有文石眼者為考量。因此民眾在欣賞海景美景之餘,可到海濱嘗試採文石和到商店購買文石的樂趣。


 


圖/文陳南榮〉《臺灣雅石》166頁至173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榮文史工作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