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魚化石 ※可惜 鯨魚肋骨化石    殘缺部份已被大水沖走


〈圖/文由臺灣石頭學提供〉


[化石展覽] 菜寮溪化石展 虎象鯨大集合 分類:新聞報導2010/02/10 14:51【聯合報╱記者周宗禎/台南縣報導】台南縣政府與自然科學博物館合辦「璀璨眾生菜寮溪新化丘陵化石巡迴展」,即日起在左鎮鄉菜寮化石館、自然史教育館展出到328日,春節期間除夕、初二休館其餘開館。展出內容有草原猛瑪象、東方劍齒虎、古象、鯨、鱷等125件標本、12件骨架。輔以12件現生物種骨架做為模擬比較,呈現更新世菜寮溪與新化丘陵眾生景貌。

化石館春節期間配合開辦「化石學堂-瓦楞紙象筆筒DIY教學」活動,台南社區大學舉辦「化石班化石、玉石創作收藏展」,展出到21日(年初八)。


化石展4月到6月將巡迴縣內崑山國小、學甲國小、蕭壠文化園區,各展出1個月,配合舉辦各項教育活動。


化石館表示,科博館古生物組運用「馬戲團動物嘉年華式」設計展場,呈現45萬到90萬年前遠古新化與菜寮溪芸芸眾生。展場材料多是環保與回收紙材,照明用最新省電冷光LED


縣府文化處長葉澤山昨天表示,化石館收藏日增,感謝化石專家與父老各界捐贈,過去只在館內展出,今年推動戶外教學,鼓勵師生利用館藏教學,展的都是歷年新化菜寮出土的化石精品。


化石館聯絡人郭秋妙表示,巡迴展首站在化石館展出到下月底,春節期間志工將教導參觀親子DIY製作瓦楞紙象、犀牛筆筒,自備回收紙箱很快就能學會製作紙象筆筒,增進生活情趣兼作環保。預約電話06-5731174


春節期間除夕、年初二休館,其餘每天上午830分到下午5時開放。館址台南縣左鎮鄉榮和村省道旁。網址:http://163.26.85.1/~fossilmuseum


 


2010/02/10 聯合報】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1/5418732.shtml



趁著枯水期,日前臺灣石頭學會一行人,由「臺灣石頭學會」老師李天德帶隊,前往大甲溪中、下游進行系列地質、地形、古生物化石等教學活動。很幸運的,在一處初步研判屬於新生代第三紀晚中新世、上新世桂竹林層的河床岩層上,發現兩根疑似鯨類肋骨化石,一根長二米 三,一根長 二米 一。因化石被堅硬、含鈣質的圍岩包覆(形成結核)保護住,而且已被礦物質置換(色澤部分黝黑、部分米黃、部分呈深咖啡色) ,所以石化程度及保存狀態良好。



     

鯨魚化石


鑑於這兩件化石的稀少性、重要性,學會全體會員籲請有關學術單位,在雨季來臨前儘速搶救發掘,以保護無比珍貴的文化資產,並資後續研究之用。



      

   鯨魚化石


鯨魚,俗稱海翁,但是鯨魚不是魚,長久以來卻被人類誤認為是魚類,直到1758年瑞典生物學家林奈才確認其為哺乳動物。在生物學上,牠們屬於哺乳動物綱、鯨魚目。鯨豚動物體型差異很大,大者可達30米以上,小則 一米 左右。牠們大部分種類生活在海洋中,只有少部分種類棲息在淡水環境中。鯨目動物具有胎生、哺乳、恆溫和用肺呼吸等特性,與魚類完全不同。


                             


                李天德與 鯨魚化石
     


      香螺化石


近年來,大甲溪河床岩層陸續出露長鼻目的猛瑪象、劍齒象、乳齒象;偶蹄目的鹿科、牛科;食肉目的犬科;鱷目的鱷魚;爬蟲綱龜鱉目的龜鱉;板鰓類的鯊魚;軟體動物的螺貝類;棘皮動物的海星、海膽;甲殼動物的螃蟹等化石。所以「是什麼?」,已露端倪;但是,「為什麼?」,為什麼有為數不少的陸相、海相的化石會現蹤於大甲溪河床、崖壁的岩層中,實在值得有心人深入的研究了。
       


       螃蟹化石〈圖/文由臺灣石頭學提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榮文史工作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