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六神社也是斗六高中的前身
圖/文 陳南榮 台灣雅石文史工作室(斗六高中十七屆校友、斗六高中退休老師)
大正三年(西元一九一四年),日本在斗六大崙設立製糖工廠,以致日本人口在斗六逐年增。為了使日本人有精神上的宗教需求,給員工心靈的撫慰員工的和民眾參拜,日本當局在糖廠內設立大崙神社。
昭和4年(一九二九年)在斗六街設立斗六神社;斗六神社的地基選擇在斗六街斗六段,也就是在斗六高中的校園內。
日本神社的興建通常會選擇在清淨之地,甚至會參考地理風水,座向盡可能是坐北朝南,斗六神社入的口鳥居設在現今的文化路旁,起初是無格杜,到了一九三七年六月廿五日才升格為鄉杜。
一九三七年,日中戰爭爆發,日本在台灣實施皇民化政策,想把台灣人改造成其正的日本人,便從信仰著手,而強制本島人參拜神社,所以參拜神社是當時學校以及地方上的一件大事。
斗六神社入口處有一彎拱橋,靠近文化路旁為入口大鳥居,過了大鳥居有兩排石燈排列於參拜道兩旁,經過彎拱橋進入神殿前的小鳥居;鳥居與中國的牌樓坊門樓意義相同,代表著俗世與神界的分界,過了鳥居即是進人了神的境域,因此神殿是神聖不可侵犯,斗六神杜的神殿就是典型坐北朝南,以人工填土堆高四周圍著檜木柵擱,神殿內奉祀造化三神(大國魂命、大己貴命、少彥名命)及能久親王。民眾到了神殿,拾級而上,分為兩層,一般人參拜只能到第一層,神殿內有一條五公分的麻繩,上面繫著一只銅鈴鐺,參拜者必須拉玲告訴神明然後拍手,行彎腰敬禮,祭拜後退出神殿。
日本神社內有專門的神職人員叫做「神主」;「神主」是經過日本政府考試錄取的神職官,負責神社內事務的管理,並擔任主要的祭祀工作。明冶末期,日本政府鼓勵台灣人到神社神殿前舉行結婚典禮,神主為新人祈福用竹柏滴水、撒白紙條之後並拍紀念照。
本來斗六神社神殿台階前左右各有一座銅馬,戰後右側銅馬贈與斗六善修宮文武廟做為關公坐騎的赤兔馬.銅馬現在仍立於善修宮廟口右側,而神社左側銅馬則不知去向。此座銅馬具有歷史文化意義,應該列為國寶或重要文物保護。
神社神殿遺留的高臺,筆者於民國五十五年讀斗六高中時期還在,記得四周是柏樹,神殿旁一棵蒼翠的老松樹,後來很可惜被剷平,改建為中正堂。
根據在斗六高中教四十年以上,已退休的廖本固老師、張秉麾老師、陳鴻嶽老師說:「斗中過去的古蹟,在現在自強樓和中正堂之間曾經是日本神社,在科學館的舊位址曾經是神社人員辦公之處,而旁邊則是神社人員的宿舍。在中正堂的前方在當時有兩匹銅馬,新年時會在前面敲鐘擊掌祈福,目前那匹馬已經被移往孔廟放置,是少數留存下來的古物。惟一僅存在斗中的古蹟,是在自強樓後方的那座造形優美小橋,仍依然屹立在校內,成為斗六神社曾經存在的唯一歷史見證。在這些年滄海桑田般的變遷中,勾起他们過去種種的年少回憶。一時之間,好像斗中又再度置身於過去的古神社當中。當時斗六神杜參拜道兩旁除了整排壯觀的石燈外,神杜內槐樹、楠心木、榕樹、木棉等巨木扶疏,野鳥聚集,有原始森林氣勢,秋冬之際景色更加宜人,但今已不復見昔日的美景,現在參拜道兩旁的大王椰子樹,是戰後所種。」
台灣光復後,斗六神社遭到毀壞的命運,斗六神社內最先摧毀的是祭神的神殿建築,神社入口的鳥居也於幾年後被命令拆除,神殿所放的銅馬之一,公馬順勢送給了善修宮,才得以保存至今。
至今時常有許多當時在斗六出生成長的日本人回來這裡,或拍照、或撫著對拱橋回憶兒時往事。
※本文感謝斗六高中退休老師 張秉麾老師 葉時雄老師和第一屆畢業生廖來章老師、黃文輝校長口述歷史記錄。
※本文感謝斗六高中第一屆畢業生 楊東熙醫師提供珍貴日據時代照片。
※本文感謝斗六高中退休老師廖本固老師、廖大錫老師、陳鴻嶽老師 口述歷史記錄。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