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壩國小內廢棄的游泳池附近可能是當年關戰俘的地點。





 


溝壩國小可能就是日治時代的斗六戰俘營。


〈圖/文陳南榮〉


 


一、前言:


有一群盟軍老外在二次大戰時被日軍打敗成為俘虜, 1942年(民國三十一年),日本開始從東南亞各個地方將盟軍的戰俘帶來台灣,這些戰俘是從香港、新加坡、菲律賓和荷屬東印度群島抓到的投降盟軍。這些戰俘被帶到台灣以奴隸方式替日本的做戰爭事務工作。被關在台灣的15個戰俘營中,這些戰俘營分別位於金瓜石、外雙溪、新店獅仔頭山、花蓮、玉里、台中、雲林、霧峰、員林、嘉義、斗六、白河、屏東隘寮、高雄等地。


當時斗六也有戰俘營,《雲林文獻》與《斗六市志》未記錄這段歷史,使致斗六許多人不知道有這件事,筆者是根據雲林縣國小鄉土教材《斗六的前世今生》記載:「二次大戰末期盟機轟炸台灣,糖廠成為重要目標,各地糖廠皆受創嚴重。斗六糖廠僥倖未受轟炸乃因日軍將盟軍戰俘營設在今溝壩國小,正好與糖廠為鄰,當盟機來襲時,日軍就押著戰俘到操場集合,美軍看到自己的同袍都不敢投彈、掃射,因而使糖廠免於成為轟炸的目標。大戰末期物資嚴重缺乏,俘虜經常處在挨餓狀態,住在附近的兒童於心不忍,常趁日軍不注意時,偷偷遞送蕃薯花生等食物給俘虜,表現感人的烽火赤子心。」於是民國九十五年十一月二十九日下午三點,筆者驅車到溝壩訪問從小住在溝壩國小前面的耆老 曾新春 先生 和張秉麾 老師。


二、訪問實錄


以下是訪問兩位耆老的記錄:


耆老 曾新春 先生,民國二十三年出生,今年七十二歲口述:「大約民國三十三至三十四年,當時我國小五年級,溝壩小學移來戰俘約百人,為了讓戰俘住,五、六年級學生移到斗六糖廠內日本人讀的小學就讀,一至四年級的學生移到附近廟宇上課,戰俘都是盟軍老外,他們外出工作時是由臺灣籍軍夫拿槍壓送,可能因為有戰俘的關係,斗六糖廠沒有受到盟軍飛機轟炸,記得只有一顆帶有降落傘的飛彈掉落糖廠並沒有爆炸。戰後某天有外國人來溝壩公墓將死亡的遺骨移回國,可惜未留下珍貴照片。戰後生存下來的戰俘都被遣送回國。」


耆老 張秉麾 老師,民國二十一年出生,今年七十四歲,斗六高中退休英 文 老師口述:「民國三十三至三十四年,我當時是國小六年級,溝壩小學由南洋移來英軍戰俘約百人以上,為了讓戰俘住,我被移到斗六神社內日本人讀的尋常小學(現在的斗六高中)就讀,當時村莊有兩口井,每天早上英軍戰俘要到外面井裡取井水,都有臺籍軍夫拿槍壓送,戰俘很守規矩,小孩子好奇會出來觀看,他們身體很消瘦,村民因而產生同情心會偷偷拿東西(玉米和蕃薯)給他們吃,我當時曾經拿父親的香煙給他們,他們為了感恩會用手變魔術耍把戲給我看,可能是戰爭末期的關係管制比較鬆,尤其聖誕節戰俘營區還傳來陣陣的聖誕歌聲。因為當時物資缺乏,戰俘因饑餓常常偷摘路旁螕(ㄅ一)麻樹的種子吃而嚴重腹瀉。(據說螕(ㄅ一)麻樹的種子可榨出油,可供工業用潤滑油及瀉藥,當時村莊路旁普遍種植。)也聽說有人中毒下痢不止或吃糙米飯消化不良而亡,死亡人數不多,戰後有外國人來溝壩公墓將死亡的遺骨移靈回國,戰後生存下來的戰俘都被安全遣送回國。戰爭時期常發出空襲警報,所以村莊到處挖防空洞,斗六糖廠、溝壩附近從未聽說有受美軍轟炸事件,可能因為有戰俘在溝壩的關係,只聽說斗六郊外農夫在田裡有被飛機上的機關槍掃射,但是竹山糖廠、虎尾糖廠、北港糖廠就被轟炸。」


三、結論:


由兩位耆老的口述日得知日治時代末期(民國三十三至三十四年)斗六確實有戰俘營,地點在溝壩國小,可能是在南洋戰爭時被日軍俘虜的英軍戰俘,人數近百人,因接近戰爭末期管制比較鬆對戰俘客氣,這群英軍戰俘在斗六算是幸福者,大多數才能平安回國,可惜至目前為止尚無留下珍貴照片可作見證。斗六糖廠距離溝壩國小不到 一百公尺 ,美軍空襲時可能考慮戰俘,所以斗六糖廠未受轟炸。民國三十四年日本戰敗,大日本製糖、明治製糖、台灣製糖、鹽水港製糖等台灣四大製糖會社被政府接收而改組為台灣糖業公司,如今,斗六糖廠已經停止運轉產糖,廠房也拆除殆盡已將荒廢。


 


參考資訊:


參考書籍:


1雲林縣國小鄉土教材《斗六的前世今生》                        


2台灣日據時代的俘虜營


參考網站:http://www.powtaiwan.org/


http://tw.myblog.yahoo.com/jw!vgwqfGRBm8eLo1jCbOLTn/profile


黃金博物館網址:http://www.gep.tpc.gov.tw/

 


二戰末期溝壩戰俘營 保斗六免挨炸


【聯合報/記者魯永明/斗六報導】 2007.01.11 04:23 am


斗六溝壩國小校園廢棄的市立游泳池,二次大戰末期是日軍囚禁英軍俘虜的戰俘營。


記者魯永明/攝影


斗六市文史工作者陳南榮考據發現,斗六溝壩國小二次大戰末期被日軍徵收做為戰俘營,囚禁200400名英軍戰俘,與地方人士建立患難情誼。他說,幸好有戰俘營,使美軍戰機空襲擔心誤炸而未投彈,讓斗六倖免於難。


陳南榮花長時間考據、訪談耆老,揭露這段塵封歷史。他昨天到溝壩國小拜會校長徐慶勳,踏勘65年前的戰俘營遺址,現址為報廢的市立游泳池;徐慶勳說,台灣戰俘營紀念協會希望校方協助蓋紀念碑。


陳南榮指出,一群盟軍老外大戰期間被日軍打敗成為俘虜,1942年被從香港、新加坡、菲律賓、荷屬東印度群島等地,抓到台灣囚禁做奴隸,為日軍從事戰地事務;位在斗六糖廠旁的溝壩國小被日軍看上,強制將師生疏散各地上學,再把校園改為戰俘營。


美軍戰機轟炸台灣,糖廠成為目標,各地糖廠皆受創嚴重,唯有斗六糖廠因緊鄰戰俘營,戰機來襲,日軍押戰俘到操場集合,美軍不敢投彈、掃射,使糖廠、斗六倖免於難。當時物資缺乏,俘虜常挨餓,村民不忍常趁日軍不注意,偷偷遞送蕃薯等食物給俘虜,烽火赤子心,讓人感動。


住學校對面的74歲耆老、斗高退休教師張秉麾回憶說,他當時就讀國小6年級,日軍為了讓英軍戰俘住,學生被移到斗六神社讀書,當時村莊有兩口井,每天早上台籍軍夫便拿槍壓送戰俘汲取井水,戰俘守規矩,身體消瘦,村民常偷偷拿玉米、蕃薯給他們,「我曾拿父親香菸給他們,他們會用手變魔術耍把戲給我看。」


他說,戰俘饑餓常偷摘路旁埤麻樹種子吃而腹瀉,因種子做工業用潤滑油及瀉藥使用,有人中毒下痢,或吃糙米飯消化不良死亡。戰後,生存的戰俘都安全的遣送回國。


另一位72歲耆老曾新春說,糖廠緊鄰戰俘營,未遭到轟炸,他曾看到有一顆帶降落傘的飛彈,掉落在糖廠,但未爆炸。他表示,戰後外國人到公墓將戰俘遺骨帶回國安葬,可惜未留下照片。


2007/01/11 聯合報】@ http://udn.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南榮文史工作室 的頭像
    南榮文史工作室

    臺灣雅石文史工作室

    南榮文史工作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