窟畓山頂已由南投縣林區管理處管轄,為維護遊客人身安全和地震災區地景的完整以及保護野生動物,禁止遊客進入。
窟畓山崩塌形成奇特的景觀
草嶺九二一地震紀念地旅遊地圖。
草嶺九二一地震紀念地標。
岩壁上珍貴的鯨魚化石証明幾百萬年前草嶺地區可能是淺海的潟湖沉積
岩層。
岩壁上珍貴的螃蟹化石。
順向坡蝕溝。
窟畓山崩塌地全景。〈圖/文陳南榮〉
一、前言
草嶺草嶺舊稱為番坪坑,位於雲林縣古坑鄉的東邊山區,地處嘉義、南投、雲林三縣之間,居阿里山、奮起湖、溪頭、瑞里等風景區的中樞位置,海拔自四五○公尺至一七五○公尺、面積約達一千多公頃,群山環抱,是一個典型盆地地形,因地勢起伏曲折,地質是屬於卓蘭層,所以形成許多風格奇特的地形。
二、草嶺九二一地震紀念地探源
草嶺九二一地震國家紀念地是近年來成立,該地大崩山區的斷崖以前稱之為「春秋斷崖」,原是草嶺著名景點,在此大斷崖頂部的後方稱為『窟畓山』,九二一大地震之前,原來有十四戶簡姓人家共有卅六人居住的部落。
根據洪如江、李錫堤、林美聆等人研究(2000:6),大地震之時,斷崖處至窟畓(草嶺山附近地名)的岩體,發生順向坡滑動,滑動過程中,除了約有二千五百萬立方公尺土石滑落清水溪河谷,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外,另外約有1億立方公尺土石,受滑動面下的氣墊射出作用力影響,令土石與簡家卅六人,一起飛越溪谷,落向三公里外的嘉義縣梅山鄉倒交山上(洪如江,2000:6),卅六人中竟有七人幸運生還(其中一人是斗六高中學生當晚回校住宿),根據當時生還者描述,地震發生後,原本落腳於古坑草嶺村的簡姓人家,確實土地連人竟然都越過清水溪,到了嘉義縣梅山鄉,所以『窟畓山』又稱為『大飛山』。這是一個奇蹟,全世界也僅有此地曾發生過如此富戲劇性的巨變。除此之外,於同一地點,即雲林縣古坑鄉草嶺春秋斷崖景點以北,至草嶺山之間的岩體,災變歷史一再重演,反覆發生順向坡的滑動式大崩山現象(歷年來五次記錄),像這樣的重覆發生現象,於世界上是相當稀有的現象。
雖然順向坡的地質災害(多受豪雨或地震所引發),在臺灣相當普遍,特別是臺灣的西部麓山帶。但像草嶺山順向坡大崩山的巨大動能表現(地質或地形學家稱下坡運動,為山崩或崩山,土木工程學者則稱之為坍方)、同一區域反覆可見的完整崩山歷史、以及清水溪反覆受堵塞,而形成的草嶺潭現象,都是世界自然史上相當奇特的經驗。
三、草嶺大崩山現場的軟著陸現象
草嶺大崩山現場有所謂「軟著陸(soft landing)」的奇蹟式現象產生。依據洪如江(2000)的研究,原住於春秋斷崖(地震前的草嶺地區導覽圖中位置)北側頂面卅二人(在地農家廿九人,外來訪客三人),及其房舍、挖土機、多部車輛,隨同大崩山土石,沿11~14度的草嶺順向坡,向南向下滑動,並隨同體積一億立方公尺的土石飛越清水溪谷,降落在溪谷南岸的倒交山北坡上,像這樣水平飛越移動距離達3公里,垂直降落距離0.8公里的情況,竟然仍有七人幸運生還,除此之外另有一輛寶馬747箱型車及一部挖土機,皆完整可用。洪如江將此現象稱之為「軟著陸」,依其推論分析,當時滑動面下極可能存在一層流體(最有可能是氣體),宛如「氣墊」般,令其降落之刻予以軟著陸。
依據洪如江(2000)的研究再觀察倒交山附近的雙溪口一帶坡地,發現有坡面被剝皮者;有樹林呈向西順向傾倒者。據此,可判斷此一現象確實是草嶺山滑動面下的「氣墊」強風,向下游射出所致。
四、結論
草嶺九二一地震紀念地已成為草嶺著名景點旅客必遊之地,導遊都會詳細說明九二一地震災變的經過,目前遊客只能到九二一地震紀念地前面廣場觀賞全景,窟畓山頂已由南投縣林區管理管轄,為維護遊客人身安全和地震災區地景的完整以及保護野生動物,禁止遊客進入。
本文參考 陳南榮 吳世卿編著《雲林化石與地質研究》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