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子壩最上層右邊的壩體造型優美、風景秀麗。




梳子壩的壩體。




梳子壩觀察點。




梳子壩下游壩體。




梳子壩下游。




梳子壩上游左邊壩體,四周都種植檳榔樹是土石流的禍源之一。



溪谷中的貝類化石。





溪谷中的炭化木。〈圖/文陳南榮〉


一、華山村的由來


 


雲林縣古坑鄉華山是一處山明水秀、景色宜人的美麗山村,也因為風景優美而博得雲林縣『陽明山』的雅稱。華山村東有海拔一千三百零四公尺的大尖山,左右各有小丘陵環抱,形似畚箕,從大尖山俯瞰華山地區,地形蒼翠青碧宛如一綠色潟湖,因此先民稱為『大湖底』,後來改名為『華山村』。華山村現在已成為全國假日爬山、喝咖啡休閒旅遊的好景點。


古坑鄉華山村大尖山、二尖山位於鼎鼎大名的「大尖山斷層」地帶,經過九二一大地震後,岩層結構鬆動,大量土方堆積於「科角溪」、「華山溪」上游山谷。每逢暴雨時,土石流災害便成了華山村(大湖底)最大的危機。


 


二、梳子壩工程與觀察點


 


古坑鄉華山村大尖山、二尖山位於「大尖山斷層」地帶,屬於頭嵙山礪石層,經過九二一大地震後,岩層結構鬆動,大量土方堆積於「科角溪」、「華山溪」上游山谷。每逢暴雨時,土石流災害便成了華山村(大湖底)最大的危機。於是縣府制定「雲林縣山坡地野溪坑溝疏浚整治作業辦法」,每500公尺深挖一個大池,做為一個近天然大型攔沙壩就是梳子壩工程。


梳子壩鞏固河道的原理,利用巨石間的天然孔隙排減水壓,協助溪水下滲入土壤下,如此工程不僅環保,又符合當地景觀,整個土石流整治工程成果因而受到大眾肯定,並成為全國土石流工程整治模範區。


梳子壩觀察的地點為:自華山國小過「華山橋」,往山豬湖、龜仔頭方向走至「創價佛學會華山文化中心」後方(路程約10分鐘)。此一觀察地點,視野寬敞,為最佳視點。


三、結論


 


從華山村華山國小一帶地區舊稱大湖底,稱大湖底的原因是從山上看下去,適巧位於地勢低窪地區的底部。此一處低窪地帶的形成,主要是長期受科角溪、華山溪沖刷侵蝕所致。因此華山國小上頭的科角、龜仔頭社區,位於二尖山崖壁下端,自古以來即是土石流高危險區域(並非今日才發生)。觀察大尖山二尖山的位置及地形,可發現其山勢為何如此高峻,是岩層受板塊擠壓褶皺力量不斷上升,當褶皺到一彎曲程度後,岩層斷裂產生斷層,斷裂崩塌處,每每形成陡峭的崖壁。追溯其土石流發生的根源,不外乎受此先天地質作用力所影響。


 


參考書目


陳南榮 吳世卿編著《雲林縣地質與化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榮文史工作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