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菊花石鑑賞與收藏
 圖/文 臺灣雅石文史工作室 陳南榮
一、前言
   筆者到大陸旅遊時,在藝品店或奇石市場時常會看到菊花石,聽石友說能擁有一顆菊花石是一件很稱心的事,因為菊花是中國人最愛的花,因為菊花具有色美而不嬌,傲霜雪而不屈,花瓣姿態優雅的特性。
    石友一見到菊花石一定會聯想起中國賞石的鼻祖陶淵明〈飲酒詩〉的詩句:『結盧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還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由詩句中「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敘述陶淵明陶醉自然的樂趣,展現了物我合一的境界,呈現他的人格高潔,愛好自然,不慕名利的人格,這種人格正是玩賞雅石者最崇尚的境界,所以菊花石是中國很有特色的觀賞石之一。
二、菊花石的名稱由來
    菊花石是指在石面上呈現黑色底上有白色的紋路,其形神似花瓣組成的菊花狀岩石,因為石頭內有自然形成的白色菊花狀結晶體,菊花石因此而得名。
也有人認為菊花石是指含有礦物與岩石而呈現形態各異的雅石,因為菊花石質地堅硬,外表呈青灰色,裡面有天然形成的白色菊花形結晶體,看上去很像自然的菊花圖案,猶如盛開怒放的白菊而得名。
    其實菊花石的花瓣分別是呈針狀、纖維狀、柱狀的礦物組成,排列成放射狀所形成的菊花型態,所以菊花石花瓣中心才由近似圓形的黑色燧石構成花蕊,神似天工製作之怒放盛開的菊花,花形完整,花瓣層次豐富而得名。
   
三、菊花石的傳說與考古地質資料
   菊花石的傳說奇談很多,傳說天上的玉皇大帝的七位仙女結伴下凡間忽聞天門暮鼓催歸天庭,悵然中留花為記,欲求重遊人間,從此菊花漫生石壁之中。落在石面的菊花沉積河底,久而久之變成了今天的菊花石了。
另外還有一種傳說,在遠古的時候,有對傾心相愛的戀人石堅和菊花相知相愛,不離不棄,至死都不願分開,最後他們雙雙化成了今天的菊花石。 
   其實根據中國考古發現,大約在二億年前,菊花石的故鄉還是一片汪洋大海,後來由於地球變遷,進入了海退期,在地表低窪的地方積存的海水不斷蒸發,當海水中的硫酸鍶鹽的濃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時便形成了晶體,並逐漸依附在燧石核心周圍,同時隨水中的泥質沉積下來,散佈在泥灰岩層中,經過兩億年的演變,最終形成了今天的菊花石。
    再根據中國地質研究資料,菊花石屬淺海沉積生成,產生在海退環境中,距今有2億多年的二疊系下統棲霞灰岩段,賦存於下二疊統棲霞組上部的泥灰岩與鈣鎂質頁岩中。主要由天青石(SrSO4)和微量方解石與石英礦物集合體組成白色花瓣和白色花蕊,呈放射狀分佈。其礦物成分主要是方解石和玉髓(石英),有的含菱鍶礦及天青石。
其中的「菊花」部分,「花蕊」是晶粒狀礦物的集合體。「花瓣」是一個個菱面體晶體形態緊挨或斷續連接所產生,礦物成分主要是方解石和玉髓(石英),有的含菱鍶礦及天青石。經化驗菊花石沒有放射性元素,硒、鍶、鐵、鈣含量較高。
四、菊花石的產地與成份
    菊花石分佈在中國各地,它是由許多礦物與岩石組成,例如湖南、湖北省的菊花石由天青石礦物形成,廣西、貴州的菊花石是由電氣石、方解石礦物形成,柳州的菊花石是由黃鐵礦形成,雲南的菊花石是玄武岩的斜長石礦物形成,北京的菊花石是由紅柱石礦物形成,新疆的菊花石是由鋰藍闪石形成等等,筆者相信中國地大物博,由各地的石友與地質研究者將來會發現更新奇的菊花石。
下列由各地石商提供下列菊花石資料簡介。
1、中國最有名的是湖南瀏陽出產的菊花石,花型酷似異彩紛層的秋菊,花呈乳白色,且紋理清晰、界線分明、神態逼真、玉潔晶瑩、蔚為奇觀。此地的菊花石是由天青石或方解石礦物組成花瓣,花瓣中心由近似圓形的燧石構成花蕊,神似怒放盛開的菊花,故名『湖南瀏陽菊花石』。
    根據《瀏陽縣誌》記載:『約在清乾隆年間,瀏陽永和鎮的歐錫藩偶然發現了菊花石,並取石雕硯,一時傳為奇物。菊花石質地細膩,花態逼真,白色晶瑩的菊花,陪襯黑色基質岩石的底色,黑白分明,古色古香,充分展現了自然造化的神奇。再若以精工雕琢成工藝品,更是錦上添花,精美絕倫。』 
2、北京紅柱菊花石產於北京西山和房山,存在於紅柱石岩中,屬於變質岩所產生。該石花瓣由束狀和放射狀灰白色紅柱石礦物組成,質地灰黑,松疏,花瓣為緊密放射狀。
3、徐洲螺旋菊花石產於徐州市銅山,石質細緻,石上有明顯的菊花圖案,呈圓形,有左旋和右旋之分。色彩有紅紫色和青灰色兩種,有的菊花花瓣宛如浪花,是菊花石中的後起之秀。
4、湖北宣恩火燧石菊花石,基底紫藍,十分奇特,質硬且細膩,聽說它冬顯微濕,夏涼徹骨,哈氣成霧,轉而聚為水珠。石中生花,色若堆雪,形同嫩菊,日麗則澤艷,時陰而色暗。
5、河北興隆流紋菊花石是一種特殊的流紋岩,其外觀與普通流紋岩無異,仔細觀察會發現岩石上刻有許多清晰的花紋,宛如深秋盛形的菊花,十分惹人喜愛。這種菊花是長石的晶體和一些含鐵和鎂的礦物集聚在一起,加上岩漿流動而使晶體形成懸滴,當它們凝聚後,形成放射性花狀。
6、「陝西的菊花石」,它花朵只有3~4cm,分佈密集且均勻,在1m2面積上有100多朵菊花。花朵呈圓形,白色和灰白色,花瓣為單層對稱分佈,周圍為黑色和灰色泥質灰岩,花朵排列有序,大部分與岩層層理一致。據專家研究這是古樹之花朵落於沉積層中固結而成,研判可能是一種古生物的菊石。
7、廣東河源的菊花石,是一種生活在古代海底的軟體動物,類似現代的螺樣生物,它呈螺旋狀的殼印在海底泥上形成美麗的螺旋菊花形圖案,研判可能也是一種古生物菊石。
五、菊花石的歷史
1、中國的菊花石最早發現於瀏陽地區的菊花石,採集開始於清代乾隆年間。當時的菊花石經過雕刻加工的工藝品,雕刻成石硯、筆架、筆筒、茶具、花屏等工藝品,受到廣大收藏家的喜愛。
2、湖北菊花石產於恩施地區,又稱三峽菊花石,最早於1987年在宣恩長潭河發現,之後在恩施地區的縣市都有出露。湖北菊花石分佈廣,蘊藏量大,現已大量開採及利用,是中國菊花石的重要產地之一。
3、在1915年的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戴清升的作品映雪的花瓶、梅、蘭、竹、菊的屏風參展,獲得「稀世珍品金獎」,目前保存在聯合國博物館。
4、1959年湖南省瀏陽將一尊題名「菊魁」的巨型立體雕件石菊假山送給北京人民大會堂。 
5、1997年及1999年香港、澳門回歸時,瀏陽將兩件菊花石雕分別送給香港、澳門特區政府。
6、2005年宋楚瑜到湖南訪問時,湖南省委書記楊正午將菊花石工藝品「歲歲平安」送給他。
6、2010年上海世博會上,一塊來自湘西的名為「桃花源裡」的巨型菊花石工藝品在湖南館展出。
六、菊花石的鑑賞與收藏要領
   菊花石優雅高貴,令人賞心悅目,加上石質細膩,軟硬適中,適合作為雅石觀賞和雕琢成工藝品,是中國與臺灣人見人愛的石種。   
   菊花石確實顏色絢麗多姿,造型惟妙惟肖,有些連花心花蕊都歷歷在目,實在是大自然奉獻給石友的神奇瑰寶。
   尤其菊花石的菊花紋路黑白分明,白色構成千姿百態的花形,菊花的紋路由花蕊和花瓣兩部分組成,以花蕊為中心,向三度空間作放射狀排列,花型千姿百態,每一塊都是獨一無二的藝術品。
    菊花石的鑑賞要領花瓣和紋路要求美麗清晰,直徑宜大不宜小,基底分佈宜錯落有致,恰到好處,質地要求細膩牢固無紋無裂為原則。
  有位石友將花瓣按其完整程度可分三種:
1、有花蕊花瓣的菊花石是上品,花瓣向四周散開的放射狀,形態多樣,有蝴蝶狀,繡球狀,鳳尾狀等,花蕊呈圓形,位於花瓣中心者。
2、有花瓣無花蕊的菊花石也是很好看,但不如完整花形,其特點與前者相同。
3、無花形菊花石為下品,呈似脈狀、不規則狀、星點狀等散落在基底上。   
至於如何辨別菊花石的真假?〈參考自菊藝齋石友的幾點建議。〉
a、由於出自天然裸露環境下的完整菊花石已經絕跡,一些人便利用人們崇尚自然的心理,用化學或物理方法將真正的菊花石加以改變,或改變花色或改變花形,不一而足。當然菊花石也和菊花一樣有多種顏色,但一般來說,用化學方法改變過的易碎易損。
b、 使用一些化學或物理的方法將材質疏鬆的石材加固,但一般只加固了表面,這樣就用低劣的材料冒充了上等材料。 
c、 利用人們仰慕菊花石而又不懂菊花石的心理,用其它的石花哄騙顧客。一般來說,其它的石花形狀不像菊花,花瓣倒是更像樹葉,人工痕跡較強,從背面也看不出花瓣的延伸部分。甚至有的石花全部都是人工雕琢而成的。 
d、有的石材或者菊花本身有缺陷,就用漆或其它的顏料加以塗抹,掩蓋其缺陷。一般使用的是黑色顏料或黑色漆、灰色顏料或灰色漆,然後再加清漆。顧客可以根據其色澤是否自然天真加以判別。 
e、將真正的菊花石嫁接在其它石材上或者嫁接在同質石材上。這種情況,仔細觀察一下就可辨別。雖然形成菊花石的基材可能有多種,但兩種或多種基材相鄰線肯定不會整齊劃一,也不會中間另有膠質。 
f、 菊花石的花心是菊花石的靈魂。菊花石上的菊花如沒有花心或者花心是另外加上去的,其藝術性和價值都會大打折扣,因而,無心或另加上去心的菊花石就只能算次等品了。無心,一眼即可看出,雖然有的無心菊花仍然非常漂亮,但還是算有缺陷。另外加上去的心,其材質一般是會和花瓣大不一樣的,顏色也會有顯著的差異,其形狀也不太自然,仔細看也可辨別出來。
G、真正的菊花石中心一般應有一個和花瓣基本同色的晶石,花瓣從中心晶石向四面八方呈放射狀分佈,所以,如石材不厚,從背面也應該可以看出花瓣的延伸部分,從理論上說,如石材為圓體,則從任意方面打磨,都應該可以顯現出一朵完整的菊花。上等的菊花石基材必須緊密、堅硬,菊花必須完整無缺、清晰動人,整個菊花石應該色澤自然,以儘量少的人工介入為原則。
    菊花石像菊花一樣,花蕊有單蕊、雙蕊、三蕊和無蕊,有類似竹葉菊、繡球龍葵菊、蒲葉菊和金錢菊花型等。雕琢藝人利用菊花石這些特點,精工雕琢,理出花瓣,添枝加葉,浮雕成叢叢菊花。除了菊花圖形之外,收藏的菊花石猶如是欣賞蝴蝶般飛舞,黑色的背景下,蝴蝶翩然飛舞更是漂亮。小的菊花石大多磨成項鍊,大型菊花石觀賞用,深受國際人士喜愛的美石。 
七、結論  
    在臺灣也有菊花石又稱為菊花玉,產於花蓮、臺東海岸與三峽山區,形成原因主要是幾千萬年前珊瑚受到碳酸鈣的填入,又經高溫和高壓,產生「玉髓化作用」,呈現出白色、灰色、黃色等,由於多呈現菊花般花瓣而得名,大多雕刻成戒面,玉墜等飾品。假如大陸石友有機會到臺灣旅遊,可以到玉市場、藝品店選購菊花玉當作紀念。  
   有石友提問菊花石是不是菊花的植物化石?筆者回答不是化石。因為植物的花朵是很柔軟的,在保存化石時不可能呈立體模樣,而且石面上會有葉或莖幹纖維的殘留。
   筆者認為大陸的菊花石真是千姿百態十分美麗,礦物形成的菊花石比化石的菊石更加絢麗多姿,不但色彩多變,各種顏色都有,造型惟妙惟肖,有些連花心、花蕊都歷歷在目,實是大自然奉獻給石友的神奇瑰寶。 但是大陸的菊花石經過百年的開採,原石的資源日益枯竭,品質下降,花的密度、硬度、質感和純淨度比以前差很多,價格也越來越高。
    筆者建議愛石人士到大陸名山大川旅遊時,應多跑藝品店和奇石市場、街邊小石攤,看看有沒有心目中喜愛的菊花石,假如價格合理的話,可以帶幾顆回家欣賞,筆者的幾塊姿態各異的菊花石都是旅遊過程中意外獲得的寶貝。
參考文獻資料
1臺灣雅石文史工作室http://tw.myblog.yahoo.com/jw!_Ktn5HGUHxtvtLs1q7Ty
2、中國岩石礦物網
3、http://xn--www-ej9dx8q8o6dh4e.baike.com/wiki/菊花石
4、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5、〈如何辨別菊花石的真假〉是參考菊藝齋石友的文章
6、《中國觀賞石》袁奎榮、鄒進福等編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南榮文史工作室 的頭像
    南榮文史工作室

    臺灣雅石文史工作室

    南榮文史工作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