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談雨花石的鑑賞與收藏
 圖/文臺灣雅石文史工作室陳南榮
一、前言
   雨花石是中國雅石中的名石之一,看過雨花石的人一定會被它的色彩、形態圓滑,晶瑩剔透的質地所吸引,特別將雨花石放置水中,呈現五花八門、千變萬化的圖案,更令人拍案驚奇,自古以來,海峽兩岸雨花石擁有眾多愛好收藏者。
   2000年筆者第一次到南京旅遊,由當地好友陪同到南京博物院、中山陵參觀,傍晚到了夫子廟、秦淮河畔賞景時,就被商店裡外五彩繽紛的雨花石所吸引住,記得當時的店家在門口擺放各式各樣放水的臉盆或容器,裡頭有各式各樣的雨花石任客人選擇,商家再依照形狀大小、色彩、紋路、質地論價格,記得當時的普通品價格很便宜,高級品也不算很貴,筆者當場選了幾顆有紋路變化的雨花石當紀念。
    第二天再到雨花台風景區參觀,也到雨花台博物館參觀,還去雨花石產地六合縣,參觀現場採石的狀況,與臺灣的採石場很類似,那時候在雨花台買雨花石一個一、兩塊人民幣,用手抓一把五塊人民幣。六合縣當地石農告訴我 雨花石分兩種,一種稱為五彩石;五彩石是單一顏色沒有紋路,蘊藏量很大,價格很便宜,被利用庭園造景或養魚,論噸談價位;另一種有紋路是瑪瑙、璧玉質地的雨花石,才是收藏家的最愛。
    到了2010年筆者又去南京旅遊,特地參觀了雨花石博物館, 沒想到大陸受到經濟澎湃發展的影響,加上各地熱烈推展雅石文化,南京精品的雨花石價位已經是水漲船高了。
二、雨花石的名稱由來
    傳說在一千四百年之前的梁代,有位雲光法師在南京南郊雨花台講經說法,感動了上天,落花如雨,花雨落地爲石,故稱『雨花石』或稱『雨花台石』。  
    其實雨花石是由石英、玉髓和燧石或蛋白石混合形成的珍貴寶石,是一種天然瑪瑙石,又被稱為『雨花瑪瑙』。
三、產地:
    雨花石分佈十分廣泛,主要產於江寧、江浦、六合、儀征等地,資源十分豐富,主要開採地以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及儀徵市月塘一帶地區為主。
    提到雨花石,石友通常會聯想到南京雨花台,都以為雨花石就是產自雨花台一帶,其實雨花台是南京中華門外一座海拔60米的小山,雨花台在古代為佛教勝地,相傳南朝梁武帝時,雲光法師在雨花台所在山崗設壇講經,因說法虔誠所至,感動上蒼,落花如雨,「雨花台」因而得名。 明、清兩代,雨花台被列為「金陵十八景」和「金陵四十八景」之一,現在是雨花台風景區。
    事實上雨花石主要出產於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為當地開採砂礦的附屬物,自古以來就有「一噸黃沙四兩石」之說,所以要找到一顆晶瑩剔透,有美麗色彩和花紋的雨花石是很不容易的事。
四、雨花石的種類
    雨花石的種類大約有瑪瑙、玉髄、璧玉、石英岩、水晶、燧石等。
   雨花石質地透明或半透明的被稱為「細石」或「活石」;不透明的稱為「粗石」、「碭石」或「死石」。
「細石」或「活石」都被作為觀賞石、奇石、雅石觀賞,主要欣賞雨花石的山川雲彩、人物神仙、花鳥蟲魚,色彩豔麗,變化萬千的內涵意境。自古以來石友多愛將雨花石置於水盆中,陳設於書齋、案頭或手中把玩,將它視爲高雅的藝術品。
五、雨花石的地質與成份
    根據南京地質研究者考察資料,雨花石大約形成於三百萬年前,那時古長江、古秦淮河,中上游風化的岩石與礦物質經長期沖刷,岩石磨擦形成卵石沉積留在礪石層,後來再由於地殼不斷運動,江底隆起上升,所以雨花石從孕育到形成的過程,經過了原生形成、次生搬運和沉積礫石層等三個複雜而漫長的地質演變階段,近代經過礦場開採,色彩斑爛的雨花石才露出地面,進入愛石者的眼前。
    至於雨花石的成份是岩層中二氧化硅慢慢分離出來,逐漸沉積成石英、玉髓和燧石或蛋白石的混合物。雨花石的顏色和花紋,就逐漸分離、不斷沉積成無色透明體,二氧化硅是形成過程中的夾雜物而已。其實瑪瑙的主要化學成分就是二氧化硅,其次是少量的氧化鐵和微量的錳、銅、鋁、鎂等元素及化合物。它們本身具有不同的色素,例如赤紅者爲鐵,藍者爲銅,紫者爲錳,黄色半透明爲二氧化硅膠體石髓,翡翠色含綠色礦物等等;由於這些色素離子溶入二氧化硅熱液中的種類和含量不同,因而呈現出濃淡、深淺變化萬千的色彩,才使得雨花石變成十分豔麗動人的原因。
六、雨花石的歷史
    根據南京考古資料,五千年前南京人就已經知道利用雨花石了,在北陰陽營史前遺址現場發掘出76粒「花石子」;「花石子」由考古人員證實是雨花石無異,由遺址中的文化內涵研究探討,古代南京人已會賞玩雨花石,利用雨花石製成珠管、圓圈、半環狀的耳飾、頸飾。
    中國自南北朝以來,文人雅士寄情山水,賞石風氣已萌芽,到了唐宋時期達到顛峰,雅石趣事中有關賞石的佳話不勝枚舉。例如宋代詩人蘇軾是賞玩雨花石的鼻祖,蘇東坡曾在齊安河上用餅換取小孩撿到的五彩石,回家後放在銅盆蓄養當成雅石,還作《怪石供》、《後怪石供》,對所集之石從質、色、形、象以及陳列、鑒賞,進行了極爲細緻生動的描述。由於蘇東坡的倡導,覓石、購石、咏石成為歷年來不衰的風尚,雨花石也成為文人雅士不可缺少的玩賞藝品。
    宋代杜綰在《雲林石譜》記載:『江寧府江水中有碎石,謂之螺子,凡有五色……紋理瑩繭,後面望之透明,溫潤可喜。』文中稱雨花石爲瑪瑙石、螺子石。在石譜中提及六合及同類石八種之多,從此確立了雨花石在觀賞石中的歷史地位。
    到了明代,民間有這樣的傳說:『明太祖朱元璋六十壽辰時, 寵孫朱允火文在盤子中用雨花石拼成『萬壽無疆』四個大字,連同一個酷似壽桃的雨花石,作爲祝壽之禮,當時的皇親國戚、文武百官無不稱奇,使龍顏大悦加以賞賜。
    明代文人騷客和士大夫繼承前賢之遺風,往往以『官定舊陶,一盎清泉』來陳列雨花石,作爲案頭清供以求風雅鑒賞,而且爭相效仿成為一鼓賞石的風氣,當時湧現出很多收藏家。例如林有麟著作《素園石譜》,石譜中提及著名書畫家米萬鍾任六合縣縣令時,發現雨花石的玲瓏可愛,自出高價,廣收奇石,於是採石、賣石、藏石之風氣又再盛行一時。在當時,不但文人雅士,即使是老百姓也開始賞石,六合出現了雨花石市集,賣石者往來六合、南京一帶十分熱絡。
   清代乾隆帝在位六十一年,曾六次南巡,南京是必到之地。他以雨花台爲題的詩有五首,如《雨花台口號》、《戲題雨花台》等,他在莫愁湖畔的景觀石上刻有『頑石莫嗤形貌醜,媧皇曾用補天功』的詩句。
     到了一九九二年六月,在中國革命博物館擧行的《中國觀賞石展》展品中,就有北京故宮博物院提供乾隆皇帝賞玩過的四枚雨花石,其中一枚龍首畢現,出神入化,令人嘖嘖稱奇。
   《紅樓夢》作者曹雪芹自幼就在南京生活,至十三歲才離開,畢生愛石、詠石、畫石。他將女媧補天遺留下一塊五彩石,幻化成『通靈寶玉』;『通靈寶玉』專家考証可能就是雨花石,才寫出內容豐富百看不厭的石頭記《紅樓夢》,風靡了不知有多少癡情的讀者。
   一九四八年,張輪遠先生所寫的《萬石齋靈岩大理石譜》問世,是二十世紀雨花石的一大盛事,堪稱第一部系統研究雨花石的理論專着,填補了鑒賞、研究雨花石的空白。他依照科學,哲學、審美、心理、物理、礦物、及考古的說法,開始以科學系統研究雨花石。到了一九八二年由天津古籍出版社再版,一九九三年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輯入《古玩文化叢書。說石》之中,此書流傳很廣、影響海峽兩岸的雅石推廣很大。到今天玩賞雅石與雨花石愛好者幾乎人手一冊,研讀應用者不在少數,筆者也時常引用。
    近代喜愛雨花石不計其數,在眾多的愛好者、收藏家中,著書、作文、謳歌、研究者比比皆是,比較有名者有劉水着《雨花石鑒賞》、池澄着《雨花石譜》等。加上廣播、電影、電視、網絡、照相技術的發展,大大促進了雨花石文化的傳播和發展,例如一九八四年南京成立雨花石協會;一九八九年在南京雨花台建建立『南京雨花石博物館』,1993年中國文化部拍攝了專題紀錄片《雨花石》。1994年4月拍攝完畢後,譯成了10種外語,應用於中國各駐外使館,對外文化宣傳及海外有關電視台播放,又再一次掀起了收藏雨花石的熱潮。
    到了2000年由劉水、丁鳳龍發起建立南京雨花石文化研究所,至今中國及國外賞玩、收藏雨花石的人越來越多,雨花石已成爲饋贈來賓、親友的高檔禮品,奠定了雨花石在中國觀賞石中的地位與價值至今不減。
七、雨花石鑒賞與收藏的要領
    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有愛玉石的天性,認為雨花石溫潤如玉、色澤燦爛,天然造化的玉石, 每一件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雅石。
    雨花石晶瑩溫潤的質地美、婀娜多姿的形態美、瑰麗璀璨的色彩美、變化莫測的紋理美、以及神韻天成的意境美,讓石友很想知道雨花石鑒賞與收藏的要領。
    筆者認為鑑賞雨花石的好壞的標準,通常以雨花石的大小、顏色、花紋、形態、層次、亮度、質地、硬度等多方面考量。雨花石的色澤要求晶瑩細膩,溫潤不破損,少疤坑裂紋,紋理富有變化也是難得的精品。如果能找到有風景或人物的形狀,栩栩如生在雨花石裡面,也是極爲貴重的佳品。
   通常雨花石的品級可區分為絕品石、珍品石、精品石和佳品石等品級,尤其是質美、形美、弦美、色美、形象美和意境美才是絕品的雨花石,現在市場上可說是一石難求。    
   根據六合當地石農說:『雨花石在地礦的存量本來就很有限,加上近幾十年的瘋狂地開採,導致現在的雨花石越來越少,以前到產地山下就可以發現很多好的雨花石,現在幾乎不可能了,造成現在好的雨花石越來越貴,價格每年都在節節高升的原因。』
    近年來,人們常用人工化學製品冒充雨花石,這些是假貨是用樹脂打磨而成的人工雨花石。有些假貨是將普通雨花石經人爲加工後製成佳品,作假方法是挑選表面平整、圓滑的雨花石,先脫水風乾,以特製藥水及顔料直接在其表面繪製花卉、魚蟲、人物、山水,並將其放在水中煮透,由於藥水,顔料都是特製,可滲入石體表面而不褪色,然後,再將製品放在室外,任憑風吹雨打,呈現自然的形態,少則數十天,多則幾個月,一件假品就完成了。
造假的雨花石有下列兩種:
1、 以人造玻璃和樹脂的假製品:這類玻璃材質的雨花石容易碎,形狀比較規則猶如球狀,圖案也比較規則,沒有什麼自然的痕跡。用樹脂造假的雨花石就更能分辨了,一般市場銷售此類假冒的雨花石都是圓形透明薄片,裡面有些圖案,質地較軟。
2 、以鵝卵石充當雨花石:這類假冒假品在市場上常見,因爲鵝卵石具有雨花石大多的特點,分辨此類區别主要是看顏色與形狀,鵝卵石裡面沒有形狀,一般是一團暗紅或暗黑,所以鵝卵石不具有觀賞價值,它只能當作石料鋪設公園小徑之用。
   以上假貨鑒別方法非常容易,為避免石友受騙上當,當地石農提供參考資料,大致有三種簡單的鑒定方法。
1、將造假的雨花石放置水中,可見花紋圖案與脫水時幾乎一樣,真正的雨花石雖經歷長期流水搬運、磨蝕,看似光滑,但畢竟是天然之物,表面仍佈滿了肉眼難以發覺的小孔隙,一旦浸入水中,水分子充填入孔隙,光線得以充分反射和折射,雨花石所顯紋象圖案就要比脫水時清晰得多,石友仔細看一定有差別。
2、造假的雨花石花紋、圖案是人工繪製而成,再特殊的藥水也不可能滲透入石體內很深,因此,只要在日光和燈光下,從側面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假品的紋路、圖像是浮於表面的。
3、造假的雨花石所繪花圖像並非天然,因此看上去很不舒服,很不耐看,總有飄忽的感覺,有時所繪景象過於逼真,反而弄巧成拙,例如鳥的羽毛、人的鬚髮,輪廓都看得一清二楚如真人一般,這對天然雨花石來說,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八、雨花石的保養方法   
    南京雨花石雖然精美絕倫,質地堅穩,不易風化和氧化,但是對於一個長期埋藏於地下的自然物突然重見天日,如果保養不好,灰塵雜質的入侵,還是會對雨花石造成永久的損害。因此,筆者建議爲了保持雨花石的美貌,不使其變質,採取適當的保管方法還是必要的措施。
1、要防止乾裂:雨花石在自然環境裡,保持一定的濕度,有些雨花石中含有水分子,長期處於乾燥情態下,會失去游離水分子,表面就可能裂開,保管時,最好能保持相對的濕度。
2、要防酸防鹼接觸:雨花石的主要化學成分是二氧化硅,基本上屬於中性,它在自然界所處的地質環境,也是屬於中性,因此,保管環境也要保持中性,避免強酸強鹼接觸。
3、要防熱防曝:加熱或在強光下曝曬,隨着溫度的增高,也會改變色素離子的性質,使得雨花石變質。保管時要離開熱源,也要避免在陽光下長期曝曬
4、要防止碰撞摔傷:在外力作用下會使雨花石開裂破損,取放時要特別小心謹慎。
    南京的歷史淵源和石文化的內涵十足,目前依然是中國最大最主要的雨花石集散地和活動中心,比較知名的雨花石交流中心有:清涼山奇石市場,雨花台雨花石博物館、夫子廟文化市場、中山陵文化市場等。
九、結論   
   雨花石被譽為『天賜國寶』是有其特色媚力,由於資源有限和天然的魅力,收藏的潛力和投資的價值也提升了很多。 雨花石的體積不大,是屬於小品石,巧小玲瓏,晶瑩剔透,很適合中老人把玩。雨花石的圖案與線條變化又大,看山看水,看雲霧,看形象、看景觀都很方便。
    筆者認為賞石、玩石、識石、愛石、藏石、敬石都是崇尚自然、尊敬自然的行為,是跟著大自然溝通、共鳴的生活哲學。
    筆者建議玩賞雅石要以健身怡情為原則,只要歡喜就好,其實雨花石還有其他的玩法,並不一定只當雅石、奇石、觀賞石欣賞,將一些沒有觀賞價值的雨花石再利用也很好,利用雨花石鋪路不僅可使環境美觀,而且可以作腳底按摩具有保健強身的功效。
    在魚缸中放幾顆雨花石,讓小魚兒悠悠自在,觀賞魚與雨花石的互動,也是蠻不錯的生活享受。
    在盆景中放一些雨花石不僅能增加造景美觀,也能對盆景的泥土表面有保濕作用,也算是另一種玩石的方法,既健康又好玩,因此建議各位石友不妨嘗試一下另類的玩石方法,調劑一下身心。
參考資料
1、臺灣雅石文史工作室
http://tw.myblog.yahoo.com/jw!_Ktn5HGUHxtvtLs1q7Ty
2、《中國觀賞石》袁奎榮、鄒進福等編著
3、《雨花石珍品賞析》貝芝泉著東南大學出版社
4、雨花石的好壞與鑒定方法參考:http://hrb.x.net.tw/data20.htm
5、http://xn--www-u68dp42bx4uve1astfx5j.zwbk.org/zh-tw/Lemma_Show/129334.asp
6、《說石》一九九三年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南榮文史工作室 的頭像
    南榮文史工作室

    臺灣雅石文史工作室

    南榮文史工作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