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戀戀雲林溪打開斗六門
斗六門早期的飲食習慣與臺灣早期喜福字紋瓷器欣賞。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吃飯皇帝大」、斗六有句俗語「一食、二穿、三做人情」、「食是福,做是祿」等。可見我們的生活和吃東西之間關係是密不可分。尤其斗六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氣候暖和,物產豐饒,禾稻每年兩次收成,居民日食三餐,都是以米飯為主食。交通又便利,使得斗六自古以來,山珍、海味、五穀、蔬果四季都有,物產豐富多樣。斗六先民傳統飲食習慣承襲閩、粵系統,加上地方小吃多種烹調方式,因而產生繁多烹飪飲食習性。
《雲林縣采訪冊》<斗六堡、飲食>,記載清光緒年間斗六堡的飲食習慣:「魚肉、蔬菜,視家有無。村莊飯、粥多調合地瓜,且食鹽、醬、瓜、笋等物,最為簡約。若遇村中演劇酬神,則不論生熟賓客爭留到家,備酒相敬,陳設豐隆,意極款洽。」(註1)
由文中可見清朝末期,斗六村莊百姓飲食十分清寒簡約,魚肉、蔬菜,要看家的經濟狀況而定。村莊吃飯、粥大多調合地瓜食用,而且食用鹽、醬、瓜、笋等物。假如到了演戲酬神的節日,不論生熟賓客爭相迎接到家,準備酒以禮相待,酒菜準備十分豐盛,必定誠心誠意款待客人。因此可見斗六人的特性是逢年過節或演戲酬神的日子裡,特別顯現出好客的習俗。(文/發表於斗六市志)資料僅供參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榮文史工作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