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灣石頭學會李天德老師現場說明

 




                                          

                              

                                      〈 圖片李天德老師提供〉

                           



台中縣大甲溪畔發現2根鯨類肋骨化石,距今約500萬到180萬年,台灣石頭學會老師李天德說,此發現代表大甲溪河床因為地層活動,同時存在陸相和海相生物。


2010/01/30 聯合報】@ http://udn.com/


2010/01/31 21:44

  百萬年前的化石,完整現身在大甲溪河床,台中業餘考古團隊,在大甲溪河床上,發現兩根三、四百萬年前的鯨魚肋骨,都超過兩公尺,保留得相當完整,證明三、四百萬年前,鯨魚可能游進大甲溪裡。

 


  兩根鯨魚肋骨,整齊排列在大甲溪河床上,相當龐大,寬度超過兩個大男人張開雙手,至少兩公尺,用放大鏡仔細看,這兩根化石有明顯的孔洞,根據地層年代,推斷應該是一百五十萬到五百萬年前,上新世的鯨魚化石,卻因為被堅硬,含鈣質的圍岩保護,才能保持良好狀態,考古專家判斷原本鯨魚化石,埋藏在礫石層下,921大地震之後,河床提高,加上七二水災沖刷,才能重見天日,他們希望政府或學術單位能夠趕快搶救,不要讓史前化石,消失在下一次的大洪水。


[華視新聞]2010/01/30 18:58 綜合報導


摘自http://news.cts.com.tw/cts/society/201001/201001300400783.html


===========================================================


※這則新聞應該說明鯨魚化石在大甲溪出現,這可以證明在三、四百萬年前,大甲溪曾經是海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南榮文史工作室 的頭像
    南榮文史工作室

    臺灣雅石文史工作室

    南榮文史工作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