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爭議多年的笨港史,當年整建中的朝天宮曾經挖出大量清代瓷片的出土,這是朝天宮地下出現的古文物,令文史社團驚異,也印證笨港的歷史地位。

        

當年二級古蹟朝天宮在廟後「番仔樓」地下挖出大批瓷碗等器物,經進一步驗證,這批文物與八十五年間在廟旁兩座市場出土文物,不論器物造型與花紋都雷同。朝天宮廟內出土清代瓷片印證早年笨港先民生活情況。

        

笨港合和會與文化界人士經過十多年蒐集考證、編撰,尤其在北港朝天宮前後的兩棟市場改建時,出現大批笨港文物,甚至挖出一棟完整的笨港遺址,經國內與大陸考古學者考證後,著書《笨港出土文物》,勾勒出古笨港原貌,更讓人了解早年「一府二笨」風情與繁榮。

       

長久以來,笨港史因缺乏實際出土文物的佐證,造成學界對笨港史爭論不休,所幸北港地區陸續文物出土,北港溪畔發現早年「崩溪缺」遺址,使北港溪改道與笨港史關係更明確。

       

        

        

由出土的清代瓷片證明笨港在四百年前就有漢人居住,並與大陸通商。幾年前在北港復興鐵橋附近又發現崩溪缺古遺址,還好該遺址目前列為國家保護區。〈圖/文陳南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榮文史工作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