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灣陶瓷發展史概說。
台灣大量使用陶瓷碗盤,應從漢人移民開始,大約為近四百年來的事。由於台灣居民受政權更替的影響,生活器具中陶瓷用品隨時代的需求更替。台灣陶瓷的發展,是由南到北逐次開墾,窯業的發展也反映這些歷史的現象。明朝天啟四年,荷蘭人佔領台灣,為了建築強固城堡,採取磚造,剛開始荷蘭人自爪哇、大陸、日本購買磚塊,後感到十分不方便,於是雇用閩南人來台取土燒製磚瓦,供應各地建築所需,這可能就是台灣開始有窯業燒製開始。
明鄭時期,台灣陶業也向前推進,除了製磚,也開始燒瓦。至清代,台灣陶業也有進步,為配合台灣特產糖的外銷,而特燒製裝糖的器具例如糖漏。至於日常生活的器物,爐、盆、罐、碗、盤等,全部仰賴大陸進口。
台灣最早上釉燒製陶器的窯場是在南投,始於嘉慶元年(1796)。北台灣的陶瓷重鎮鶯歌,是嘉慶九年(1804)泉州磁灶人吳鞍渡海至鶯歌,燒窯業就因此成為台灣當地特殊的行業。
(資料參考台灣陶瓷發展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南榮文史工作室 的頭像
    南榮文史工作室

    臺灣雅石文史工作室

    南榮文史工作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