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醉石的由來。
一塊普通的石頭,只因與名人有關而名傳天下,中國有幾處這樣的醉石,除了江西廬山陶淵明醉石外,知名的還有安徽黃山李白醉石、湖北蘇東坡醉石、福建戚繼光醉石。
廬山醉石位於廬山山南星子縣境內陶淵明故里栗裡村東南處不遠的虎爪崖下,高約八尺,寬丈餘,一條清澈的小溪從石旁流過,小溪的名字叫醒泉, 醒酒之意,與醉石相對應。醉石的由來與大詩人陶淵明有關,據說陶淵明辭官回到家鄉栗裡村後,經常邀一些好友一起喝酒,還常常喝醉,醉酒後又常來到虎爪崖下的這塊巨石上酣臥,久而久之,這塊本不出眾的巨石便被人們稱為“醉石”。
陶淵明因其名篇《桃花源記》而名垂史冊,醉石因陶淵明而名聞天下,古往今來有無數文人墨客前來尋訪遊覽並留下許多石刻,其中最出名的要數宋朝大理學家朱熹題寫的“歸去來館”四個隸書大字,當時朱熹到南康(今星子縣)任知軍,在尋訪陶淵明醉石遺跡後還在醉石旁建了“五柳館”和“歸去來館”,親筆題寫了“歸去來館”館名,並將其刻在了醉石上,至今依舊很清晰。
醉石上還有一首明代嘉靖進士郭波澄題寫的《醉石》一詩:
淵明醉此石,石亦醉淵明;
千載無人會,山高風月清。
石上醉痕在,石下醒泉深;
泉石晉時有,悠悠知我心。
似醉元非醉,永懷宗國屯;
明明石上痕,相視欲無言。
沉醉非關酒,深情石應領;
睨睥當時人,懵騰誰復醒。
喜歡詩中“淵明醉此石,石亦醉淵明”這句,陶淵明歸隱後對醉石應是非常喜歡的,要不然也不會醉臥此處。
文摘自網路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