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吃飯皇帝大」、雲林縣有句俗語「一食、二穿、三做人情」、「食是福,做是祿」等。可見我們的生活和吃東西之間關係是密不可分。尤其雲林縣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氣候暖和,物產豐饒,禾稻每年兩次收成,居民日食三餐,都是以米飯為主食。交通又便利,使得雲林縣自古以來,山珍、海味、五穀、蔬果四季都有,豐富多樣。雲林縣先民傳統飲食習慣承襲閩、粵系統,主食、副食、地方小吃多種烹調方式,因而產生繁多烹飪飲食器具。

清光緒年間斗六堡的飲食習慣  

 

《雲林縣采訪冊》<風俗、飲食>篇,記載清光緒年間斗六堡的飲食習慣:「魚肉、蔬菜,視家有無。村莊飯、粥多調合地瓜,且食鹽、醬、瓜、笋等物,最為簡約。」「若遇村中演劇酬神,則不論生熟賓客爭留到家,備酒相敬,陳設豐隆,意極款洽。」

由文中可見清朝末期,斗六堡村莊百姓飲食十分清寒簡約,食用鹽、醬、瓜、笋,飯、粥多調配地瓜食用。假如到了演劇酬神節日,不論生熟賓客爭迎到家,備酒以禮相待,酒菜準備豐盛,可見斗六人自古以來民風是多麼簡樸好客。

斗六堡早期的飲食器物十分豐富,例如鼎、鐵鍋、鋁鍋、甕、陶火爐、飯桶、飯匙、碗、筷子、筷子籠、蒸籠、湯匙、石磨、石臼、粿模、餅模、糕模、糖模、供盤、糖漏、鹽漏、油漏、缸、壺、烘爐、火鍋爐、菜櫥子、茶杯、謝籃、點心籃、檳榔籃、米籮、米篩、米苔目器、煙具等等。《參考斗六市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榮文史工作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