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攝於廣東中山市博物館〉




〈攝於廣東中山市博物館〉



中國的博物館可以看到許多大型的動物化石展出〈攝於黑龍江博物館〉




中國恐龍化石分佈圖〈攝於黑龍江博物館〉



〈攝於黑龍江博物館〉


 


一、前言:


 


「滄海桑田」這個成語正確地表述了中國古代海陸變遷的地質觀點,這個觀念出現於晉代;晉代葛洪在《神仙傳》中提出「滄海桑田」理念。唐朝顏卿首次以化石為證據,證明「滄海桑田」這種地質現象確實存在。北宋沈括又把海陸變遷思想推向新階段,他以化石和磨圓度很好的卵石為證據,論證了華北平原由海變陸的事實。南宋朱熹認為沉積在海洋中的柔軟淤泥,在長期的地質作用下會凝結成堅硬的岩石,然後被抬升為高山,可以說,朱熹對「滄海桑田」的理解具體又符合地質科學的原理。 



中國古代對化石成因的探索是很出色的。南北朝梁代陶弘景記載,在他以前有人認為,琥珀乃松脂淪入地中千年所化。這個認知是正確的,只是時間不止千年,而是千萬年。北宋沈括認為,「竹筍」化石是由曠古以前的竹子變成。張師正認為,魚化石是古代湖泊中的魚,因山崩地裂把湖泊及魚淹埋了,很久以後,土和魚凝結成石。這個觀點與現代地質學的觀點完全一致。


900多年前能有這樣的科學認識,是了不起的。清代檀萃繼承和發展了張師正的化石成因論,於1804年在《滇海虞衡志》中提出了煤炭成因論,認為是植物因山崩地震埋入地下後,歷千年(實際是上億年)化為煤。這是世界上最早提出煤由植物原地生成的理論,比德國梅西特提出同樣理論早71年。


二、中國化石的分類:


 


中國古代認識的化石種類有四大類:一是遺體化石;二是遺迹化石;三是遺物化石;四是化學化石。大類之下又分若干種類。遺體化石指生物遺體形成的化石,包括動物骨骼、牙齒、貝殼及植物的莖幹、花葉、種子等。如龍骨、石燕、石魚、螺蚌殼化石、蝙蝠石、寶塔石、石蟹、石蝦、石龜、石、石蠶、石蛇、石龍、蕨類植物化石、八卦石(六角輝木化石)、矽化木、人骨化石等。遺蹟化石有鹿、馬、虎等動物遺蹟和人類遺蹟。《水經注》記載的遺蹟化石不下十處。遺物化石有石器、陶器、玉器、骨器等。化學化石有琥珀,它是裸子植物的樹脂流入地中,經過幾千萬年的地質作用變成的。


 


 


 


在中國的古董市場可以看到珍貴化石交易。〈攝於北京潘家園古董市場〉


 




 


在中國的古董市場可以看到珍貴化石交易。〈攝於北京潘家園古董市場〉



 


在中國中藥鋪裏或古董市場可以買到龍骨、石蟹、石燕、石蛇等,都是古生物化石。龍骨是新生代晚期的哺乳動物骨骼及牙齒化石。石燕則是泥盆紀腕足動物殼體化石。石蟹是地層中的螃蟹化石。石蛇是羊角螺化石。中國最早記載龍骨的是春秋戰國時《山海經》。西漢巳有石燕的記載。可見中國人很早就有了古生物化石知識。記載化石的文獻有地理書、地方志、史書、本草著作、筆記、遊記、詩賦、石譜等。文獻中除了記載化石名稱外,還記載化石的種類、地理分布、產狀、鑒別方法、成因和用途。


 


 〈圖/文陳南榮〉

 


資料取自中國化石網


 


〈本文為臺中縣社區大學臺灣石頭學參考教材之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榮文史工作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